首页 > > 正文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产业链上享红利

初冬时节,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的内蒙古鲜农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只见一座座温室大棚内鲜嫩的黄瓜、红彤彤的柿子等新鲜蔬菜挂满枝蔓,一派绿意盎然的丰收景象。

种植户辛世忠和妻子一大早就来到暖棚里采摘黄瓜,打包过秤后交由公司统一出售。他乐呵呵地说:“种黄瓜效益挺好,我承包了一栋面积3亩的大棚,今年种植了两茬黄瓜,预计能收入20万元。这里种苗、技术都不用我们操心,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我们只管把地种好就行。”

内蒙古鲜农公司副总经理崔敏介绍,近几年,公司投资建成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温室种植20多个品种瓜果蔬菜,种植户年均增收5万元,园区直接给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700多个,带动周边农户1500多户。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巴彦淖尔市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重点培育发展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等优势特色产业,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带领农牧民融入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农企双赢。

目前,巴彦淖尔市拥有恒丰、兆丰、河套酒业、中粮、伊利、蒙牛、圣牧高科、富川、鲜农、金草原等一大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6大优势特色产业链条。

2019年,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企业达到295家,实现销售收入399亿元;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55家,完成交易额29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05家,入社成员61370人;认定家庭农牧场1182个,这些市场主体成为拉动河套特色农牧业产业链在田野间不断延伸的主导力量。

内蒙古金草原公司从2018年启动实施10万只基础母羊放母收羔“25+1”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即25只基础母羊配1只种羊,公司做担保并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户发放低息贷款,农户利用贷款从公司买羊。在母羊产羔断奶50余天后,公司将以公羔羊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元和母羔羊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元的价格回收农户的羔羊。所有售出的母羊均由公司附赠保险,构建起“企业+银行+养殖户+保险”的多方位联动农企合作机制。

隆兴昌镇荣丰办事处义丰村三组农户王锋利去年从内蒙古金草原公司买了100只基础母羊进行养殖试验,结果当年就收回了成本。他信心满满地说:“好品种才能‘养’出好收成,今年再养上200多只,收入几十万元不成问题。”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因地制宜推广了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公司+牧场+农牧户”等多种主要农企利益联结方式,积极引导当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广大农牧民参与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过程中,企业通过深加工推进订单生产,由此辐射带动农牧民开展种植养殖,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推动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关系由松散的买卖型向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杭锦后旗双庙镇二支村成立了义成兴农牧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麦后复种白菜订单,进行酸白菜生产、加工、销售,每年腌制销售酸菜成品100多万斤,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推动村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致富。

村党支部书记李军介绍:“今年投资了200多万元建成了腌制、包装车间,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每年可向周边农户签订200多亩麦后复种的白菜订单,农民每亩地增收1500多元。”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巴彦淖尔市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蓬勃兴起,吸纳带动约15.5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链条,约占全部农牧户的59.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农牧民来自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75%。(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