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多彩文化润心田

秋日的清晨里,阿拉善盟府巴彦浩特新世纪广场上,穿着不同服装的广场舞团队员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强身健体,乐享生活;午后,巴彦浩特王陵公园总会有不少文艺爱好者在这里组团练习“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到了周末,还可以走进剧场,欣赏各类“大片”,也可以到城市书屋遨游书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春雨般滋润着百姓心田,为阿拉善百姓幸福生活升级加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居民的文化生活单一,平日里大多时间就是上班、操持家务,业余生活一般就是打打牌、聚聚餐;文化设施不多,人们追求文化生活的意识也不强。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也同步提升了,咱们阿拉善的民间艺术团体也越来越多,有文艺爱好的居民也有了展现特长的舞台。”去年退休的杨阿峰参加了群众艺术团,经常和队员们一起排练节目、参加演出,退休生活充实而快乐。

“你看,节假日里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乌兰牧骑经常深入基层为农牧民送去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居民去图书馆看书、去博物馆参观、去科技馆体验、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有去各大公园赏景、娱乐,都是太平常的事儿。”细数着如今的美好生活,杨阿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如今,咱们国家强大了,家乡变美了,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在阿拉善,许多居民有着像杨阿峰一样的感受。精神食粮虽然无形,但却让人民群众心有所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我盟坚持品质供给、精准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我盟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场所免费对外开放,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搭建起广阔舞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盟各级乌兰牧骑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采风活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话剧《东风-呼啸起》、蒙古剧《搏克·夏力宾》、舞蹈《幸福路上》、小品《曙光》等主题鲜明、艺术感染力强的文艺节目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统计,目前,全盟现有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41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5个,覆盖率达97.5%。有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站65个,微波线路总长约3331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用户7826户,“户户通”直播卫星地面接收用户26990户,全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71%和98.32%。盟、旗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驼乡百姓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何晓琴 闫琛琛)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