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发展使“巧”劲 增收赚“牛”钱

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按照“提纯羊、改良牛、发展草、减羊增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采取冷配繁育,引进扩繁、以土换良、以羊换牛等措施,对畜种结构、畜群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力推动了管理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实现了保护草原生态、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该管理区共有养牛户435户,养殖4万头牛,户均达到92头,肉牛同期增长1.57万头,肉羊存栏只数同比减少6.7万只。“粮改饲”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比重达到17%。平均每头基础母牛养殖成本为1955元,纯收入6610元;每只基础母羊养殖成本为266元,纯收入乌羊610元、杂交羊860元,基础母牛和基础母羊养殖效益比为1:11和1:8。 

坚定不移推进“减羊增牛”战略 

该管理区实施“减羊增牛”战略三年来,起步良好。为加快建设优质良种肉牛育种繁育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国家肉牛种质资源保存创新利用中心和全盟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示范区,制定出台实施了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有力推动管理区现代畜牧业发展。从国外和盟内购进符合农业部标准的安格斯、西门塔尔等良种(纯种)母牛(10—18月龄),盟财政每头一次性补贴5000元;从国内种牛生产经营单位购进二代以上良改母牛(10—24月龄),盟级财政每头一次性补贴1500元,对从管理区种牛生产经营单位购进的,管理区财政再累加补贴1000元;从盟内种牛生产经营单位(核心群、种牛场)购进具有完整系谱档案的三代以上种公牛,盟级财政每头一次性补贴5000元,对从管理区种牛生产经营单位购进的纯种公牛,管理区财政再累加补贴5000元;对新申报成功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的,盟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申报成功自治区级种牛场的,盟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申报成功盟级肉牛核心群的,盟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万元。 

2005年以来,乌拉盖管理区把黄牛改良作为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冷配改良、引进扩繁、以土换良、减羊增牛等生产技术路线,扎实推进实施黄牛改良工作。截至2019年底,管理区共实施黄牛冷配15万余头,累计从国外引进纯种肉牛1.3万头,纯种牛总规模突破1.5万头,牛群良改化比重达到99.6%,二代以上良种母牛比重达90.4%,三代以上良种母牛比重达64%。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 

2008年,该管理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实施了新品种选育项目,项目实施牛头数达3000头。12年来,共完成11万余头西门塔尔牛的系统登记,采集血样、测定体尺、线性评估、体重等相关肉用性能指标工作,率先使用了全国肉牛场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共录入11万余条育种信息,建立了肉用西门塔尔牛选育数据库,累计提供育肥实验用公牛犊3000余头,并完成2000余头公牛犊的育肥屠宰实验,为肉牛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启动实施智慧农牧业工程,整合农牧民基本信息、肉牛追溯体系、草原生态资源等相关数据资源,建设集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 

优质良种肉牛繁育体系不断壮大 

截至目前,该管理区盟级肉牛核心群达18个,300头以上肉牛育种及扩繁企业7家,其中取得自治区种牛经营许可证的繁育场3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1家,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公司草原生态型畜牧及产品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自治区认定。培育“科研院校+企业+农牧户”育种合作社1家,50头以上肉牛养殖专业户136户,100头以上肉牛养殖专业户达82户,年培育优质种牛能力达8000头,其中优质种公牛培育能力达800头。 

乌拉盖管理区将严格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争创国家级优质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基地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加快实施“减羊增牛”发展战略,推动实现“草原增绿、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目标。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