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为了那片瑰丽的水墨风景 ——绰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保护纪实

在灵动的绰尔河源头,有一片湿地空濛而神秘,造就了552公里长的绰尔河一路奔流,永不干涸。这里河溪纵横,水草无际;这里红叶松涛,寒塘鹤影。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鸟兽乐园:松鼠在枝头跳跃,花狍在溪边低饮,野鸭在湖中觅食,飞龙在绿柳林里穿行,这片湿地充满了盎然生机。

湿地的生机与活力源于绰源林业局精心的管理和保护。

绰源国家湿地公园始建于2013年,位于绰源林业局所辖的育林林场东北部,距离绰源林业局局址14公里,总面积5284.1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561.68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8.48%。公园内水资源丰富,属嫩江流域,形成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境类型,主要有沼泽和河流2种湿地类,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和永久性河流4个湿地型。此处区域属于中低山地貌,沿大兴安岭主脉北北东—南南西走向,河谷开阔。

绰源林业局通过对湿地的修复与保护,让湿地公园更具有生态性、文化性、美学性,更能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绰源国家湿地公园内的39林班8小班,靠近公路,历史上修路、采砂、取土等原因导致林相残破,病腐木、枯倒木,甚至地表裸露等问题比较严重。根据受损植被的受破坏程度,绰源林业局对病腐木采用机械方法进行伐除清理,购买了杨树、柳树、落叶松和樟子松等苗木近万株,以一定的混交比例进行人工补植补造,以达到恢复生境的目的。共恢复分布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靠近巡护公路的受损植被2.34公顷。

针对多年来绰尔河两岸及两侧植被破坏严重的实际,绰源林业局果断采取禁牧的封育措施,一方面促进植物种群的自然传播与扩大,为丰富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提供环境,使牧草得以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原生态恢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原生植物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人工造林,在裸露地补植原生植物,对板结严重的土地适当松土,促进植被恢复,共恢复绰尔河河岸两侧的区域景观25公顷。

在绰源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部分鸟类分布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水禽的繁衍生息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绰源林业局加强看护管理,在繁殖地周边设立警示牌,为鸟类创造栖息地环境,从而达到恢复的目的。共恢复湿地公园保育区的水鸟栖息地2.05公顷。

绰源林业局成立了绰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湿地园区的保护、宣传、科教和旅游开发等项工作。按照监测工作的要求,湿地公园管理处制订了严格的监测制度,完善监测内容和强度,积极开展了样品的采集和异常情况应急处理工作,努力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湿地保护工作人员严厉打击湿地范围内的采药挖沙、捕鱼狩猎等破坏活动。同时,对进入湿地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查,对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和清理,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林业局在绰源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处树立一座界碑,竖立界桩255个,使湿地公园界限明显,便于保护。在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等重要动物栖息地和植物分布地段,设置宣传牌、警示牌、简介牌30个,宣传湿地价值,引领游人探索自然的奥秘。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组织生态360——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保护湿地资源从你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向职工群众和居民发放湿地保护知识宣传单,以此提高他们对湿地重要生态作用的理解,增强保护意识。

对绰源人来说,湿地就是他们生生不息的美丽家园。为了保护好湿地,绰源林业局将所有家庭生态林场全部撤离,留给这里的是一片永久的安宁。还建造了湿地生态馆,普及湿地知识。绰源人还借助高岭之巅那秀美的、灵动的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游、湿地游和休闲游,让多彩的湿地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李桂芝/文 杨威/图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