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吃得放心又安全 需要监管跑在前

某地多家快餐连锁餐厅被曝使用过期面包做汉堡、偷工减料;有食客在大商场火锅店就餐时,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某知名火锅品牌在陕西榆林的一家加盟门店两年间用地沟油制成火锅锅底销售,被法院下达了刑事判决书……近来,随着一系列事件的曝光,食品健康安全再次成了舆论场中的关键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吃得放心又安全,本来就是件天大的事;“吃什么”这个“哲学”问题,每天也在困扰着不少人。因此,将食品药品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始终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性和专业性;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重要文件,目的都是为了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聚焦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趋稳,城市逐渐恢复生机,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有了更高要求,更多期待。同时,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在外面吃饭安全吗?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如何防控务工两不误?百姓仍有疑问,盘旋于人们心头。

此时,尤其需要监管跑在前面,坚持不懈地制定好各项标准,严控食品健康安全的源头;树立防范风险的前瞻意识,有效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全链条式监管,才能牢牢守住食品健康安全的底线,织密织牢食品健康安全的保护网,也才能消除人们存在于日常柴米油盐中的顾虑。

让监管跑在隐患前面,是我们从事关食品健康安全的经验与教训中汲取的治理智慧,依靠这样的智慧,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当下也正在解决一些问题。面对迎面而来的新挑战,仍需以这样的智慧逐一破解。

比如,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挑战。近年来,基于食物可持续供应及食品工业的健康导向,我国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创新异常活跃,“人造肉”已进入市场,自热食品、功能食品更是走进了百姓生活,必然出现对现有管理与标准的突破。如何营造出既鼓励创新又对消费者负责的管理模式?如何用科技力量在产品创新与确保健康安全中做好支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坚守住安全、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明确的答案。

比如,网红食品带来的新挑战。不少人利用社交媒体特殊的宣传营销方式,将自制食品打造成网红食品,在朋友圈里卖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者。但热闹背后,却可能是对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等食品品质必备要素的忽视,存在着不小的漏洞。如何让监管方式与时俱进,形成网上搜索、实体寻源的新方式?如何从细节处明确监管责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违法成本?如何查处“刷单”“假评论”,避免“虚红实黑”?诸如此类的问题,也都需要探索来作答。

说到底,让人们吃得放心又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企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消费者的信任做支撑。如果相关从业者搞不懂这个道理,很可能会自毁根基,再多的事后道歉也于事无补。而对于那些不把人们的健康安全当回事儿的食品生产企业,相关部门也有责任给他们敲响警钟,甚至逐出市场。因为,如何吃得放心又安全,一直就是件天大的事。(牛 瑾)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