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杭锦后旗:打好“三张牌”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开栏语:盛夏七月,河套大地麦熟瓜香,迎来了又一季大丰收。在“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引下,各地干部群众从观念到行动发生了哪些可喜转变?在发挥倒逼机制作用,推进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实践?近日,记者走进各旗县区田间地头、工厂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企业家和基层干部面对面,听他们讲述“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导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即日起,《巴彦淖尔日报》开设“亩均效益论英雄·旗县区巡礼”专栏,报道各旗县区在“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导下的新实践、新成效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从加快转型升级、强化新技术运用、做强特色产业入手

杭锦后旗:打好“三张牌”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时下,走进杭锦后旗,一片片农田铺展大地,一棚棚蔬菜生机盎然,绿色阡陌间处处升腾起的致富希望,农户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去年以来,在“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引下,杭锦后旗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色种养殖、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稳定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蹚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引领农户“高效”致富。

打好转型牌  小苗苗长成大产业

7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九组的康尔徕高标准集约化育苗基地看到,200多栋钢架大棚、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里面有的在育苗,有的种着蔬菜。进入一栋育苗大棚中,只见一方方塑料托盘里基质土黝黑肥沃,鲜嫩青翠的辣椒、白菜、甘蓝等蔬菜种苗长势正旺。



大棚管理

中南渠村九组组长王宏这几天正忙着察看各个育苗棚里的苗情和长势。王宏告诉记者,基地培育的都是订单种苗,有香瓜苗、西瓜苗、番茄苗、黄瓜苗、辣椒苗、茄子苗、葵花苗。农户一般是从3月初开始育苗,育苗期2个月左右,到现在最忙碌的出苗季已基本结束。“棚里的这些小苗是为麦后复种的农户育的蔬菜苗,等这批苗出完,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第二茬的蔬菜种植上了。”

“上半年育苗、下半年种菜”,这是中南渠村9组农户的种植安排。一般情况下,本地大棚一年种植两茬果蔬,但在康尔徕园区,上半年进行育苗,所用时间比种一茬果蔬所用时间短,因而下半年可再种两茬蔬菜,实现了“一块土地,三茬种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也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育苗

记者了解到,2007年康尔徕园区建成的时候,这里的农民一年种两茬果蔬,而且由于温室大棚冬季保温性能不太好,第二茬只能种叶菜类,不能种植茄果类蔬菜,种植效益有限。近年来,菜农们抓住周边农户种植大田瓜菜需要大量种苗的机遇,主动求变积极转型,发展绿色育苗产业,实现了高效多产。

王宏为记者算了一笔亩均效益账:一亩大棚上半年可育三茬苗,纯收入2万元左右;苗子出完后可种一茬黄瓜、西红柿等茄果类蔬菜,每亩纯收入1万元左右;天气上冻前,还可种植一茬菠菜、油菜等叶菜类蔬菜,每亩纯收入3000元左右。这样每年一亩大棚的纯收入约为33000元。“目前我们村除了岁数大的村民以外,90%的村民都参与到这一致富产业链中,育苗最少的村民年收入也在5万元以上,一些大户年收入都在三四十万元以上。”王宏颇为自豪地介绍。

从一个个收入数字来看,育苗产业实实在在富了农民,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不仅如此,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打工经济的发展,每年约有100多名农民从事季节性务工,务工收入达100多万元。



整理种苗

康尔徕基地只是杭锦后旗育苗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杭锦后旗用于育苗的大棚约有600栋,占地约1700亩,年可育苗330万盘、4.2亿株,可满足全旗和周边地区17万亩种苗供应。小苗苗“育”出好“钱”景,绿色高效的育苗事业已成为杭锦后旗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打好科技牌  让高效农业实现高效增收

庄稼照上“浴霸灯”?这是近日记者在二道桥镇先锋村设施农业园区见到的稀奇事儿。原来,园区内的钢架大棚没有加温设施,低温时为给大棚内的作物增温保暖,农技专家们帮农户想了这个办法。大棚里还悬挂着一张张沾虫板,安装了防虫网、LED诱虫灯等设备,不少科技要素运用其中。



庄稼照上“浴霸灯”

不过,园区内最值得介绍的是在这里示范推广的大棚促早延后栽培模式。近年来,先锋村设施农业园区积极推广大棚“四膜一布,促早延后”栽培模式,“四膜一布”中“四膜”指的是大棚膜、内围裙膜、小拱棚膜、地膜,“一布”指大棚外围裙无纺布。生产模式全部为“早春茬薄皮甜瓜+秋延后番茄”。“农户种植后,早春茬棚内温度可提高8至10℃,甜瓜提早上市10天左右。秋后番茄延长栽培20至30天,増产15%以上。据测算,这一提早一延后,每亩收益可增加3000元以上。”杭锦后旗农技专家史美荣介绍说。

“这种模式由于定植的早,对薄皮甜瓜的增产有很大好处。今年早期甜瓜5月28日上市,价格每斤5块钱左右,到后来3块多一斤,每亩甜瓜能收入1万多块钱。甜瓜摘完后,我们又都种上了西红柿,按照往年价格,每亩收入1万多元。两茬算下来,每亩大棚收入2万多元。”种植户陈千年是农产品经纪人,又是村里合作社的理事长,说起“四膜一布、促早延后”栽培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他滔滔不绝。

2020年,为了使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再次实现突破,提高效益,内蒙古农科学院和市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在此进行“四膜一布”和“四膜”增温保温关键集成技术示范,提升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利用率,提高种植效益。园区核心示范面积244亩,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全旗大棚种植户。

不单单是果蔬大棚,杭锦后旗誉诚育苗公司的育苗大棚也是“科技范儿”十足。走进誉诚公司的设施农业温室育苗区,十几位专业嫁接工“两两组合”,一前一后密切配合,将一个个黄瓜小苗精准地嫁接在南瓜苗上,这样做是为了借助南瓜苗发达的根系,让黄瓜苗健康快速生长。除黄瓜嫁接外,誉诚公司还引进了西甜瓜嫁接、茄科类嫁接等应用技术,填补了我市育苗市场高端技术的空白。同时,公司还为园区育苗大棚配备了自动卷帘机、内置遮阳网、外置防虫网和全自动温、湿度调控设施,实现了温度、湿度智能化调控,已发展为全市最大的工厂化育苗基地。智能化、科技化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效益,据测算,每亩智能化大棚纯收益为6万元左右。



嫁接

近年来,杭锦后旗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与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大、内蒙古农科院等单位院校联合建立了“四级联创+科技小院”技术体系,扎实开展各项科学技术试验,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域、全程、全产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打好特色牌   土地产出实现倍增效应

日前,杭锦后旗双庙镇尖子地村的500亩有机小麦金浪翻滚、麦香阵阵,迎来丰收。

小麦是河套平原的优质特产,巴彦淖尔农民一直有种植小麦的传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优质小麦却卖不上好价钱,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在尖子地村,这样的忧虑完全不存在。



展示成熟的小麦

尖子地村七组村民陈生明和乌拉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签了30亩有机小麦田订单,他向记者介绍了与合作社签订单前后的收益变化:“过去我们种小麦,这里土地土质好,施化肥情况下每亩能打麦子1000斤左右,一斤小麦按1.5元算,每亩才收1500多块钱,还得除去化肥、机械种收等成本。和合作社签订单后,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机械种收等,我们只负责按要求田间除草、浇水管护,每亩地就有2100元的流转费,你说这样的事情美不美?农忙时需要用工,我们到合作社打零工又是一份收入……”

2015年,乌拉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在尖子地村七组建成了占地500亩的有机小麦基地。“有机”是这里最大的特色和招牌,基地全程采取原生态种植方式,顺利完成了土地的有机转换,并连续5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基地亩均产出有机石磨面粉420斤,零售价为每斤20元,仅小麦亩产值就达到8000多元。

“我们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努力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在促农增收上,引导农户开展麦后复种来增加亩均产值。”乌拉河种植专业合作理事长周贤智说,“一亩地一年种两茬,收入的增加是看得见的,而且还能解决耕地倒茬轮作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的双提升。”

记者了解到,去年合作社麦后复种了大白菜,并与内蒙古隆腾祥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订单。白菜收获后,内蒙古隆腾祥农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模式,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蔬菜批发商合作,建立起了畅通的物流销售网点。基地产出的1500吨有机白菜,一部分走高端精品路线,一颗菜装一个礼盒,每盒“礼品菜”零售价46元,一部分走生鲜蔬菜批发。作为酱菜企业,公司还将对其余的白菜进行深加工,继续延长产业链。贴有“有机”标签的白菜深受高端市场的青睐,据介绍,仅去年“双11”当天,基地的3万斤有机白菜就通过快递,以每斤8.8元的价格发往北京市场。

有机种植地生金,订单麦菜身价增。龙头企业带领农民有机种植,土地产出实现倍增效应。据测算,有机白菜亩均收入约1.8万元,再加上有机面粉亩产的8000元,亩均效益可达2.6万元。

田畴沃野绘新景。下一步,杭锦后旗将牢固树立“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全旗农牧业驶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