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临河:争当“亩均效益论英雄”排头兵

开栏语:盛夏七月,河套大地麦熟瓜香,迎来了又一季大丰收。在“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引下,各地干部群众从观念到行动发生了哪些可喜转变?在发挥倒逼机制作用,推进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实践?近日,记者走进各旗县区田间地头、工厂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企业家和基层干部面对面,听他们讲述“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导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即日起,《巴彦淖尔日报》开设“亩均效益论英雄·旗县区巡礼”专栏,报道各旗县区在“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指导下的新实践、新成效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正向激励+反向倒逼

临河:争当“亩均效益论英雄”排头兵

“力争通过3年努力,培育发展30家龙头领军企业,推动三分之一优质耕地亩均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实现2万元以上,将临河区建成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排头兵。”今年以来,临河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掀起了一场“亩均效益论英雄”的发展竞赛。

夯实规模化经营基础

这段时间,临河区白脑包镇公产村村民金建熊心里喜滋滋的,因为自己的30多亩盐碱地即将被改良成一片沃野。金建熊所在的公产村正在实施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项目,该项目涉及白脑包镇公产村和狼山镇爱国村,共改造盐碱地2.1万亩。

据了解,临河区有耕地217万亩,其中,中重度盐碱地72万亩。为了有效提升地力,近几年,临河区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试验,至今已改良盐碱地22.1万亩。

提高亩均一二三产综合效益,土地是基础条件。今年,临河区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建设项目,不断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夯实提升亩均效益的基础。

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机器可以监测出各作物生长发育时期的水肥需求,我们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土壤营养和水分状态,制定出精准的水肥供应方案,在保障蔬菜最佳生长状态的同时,可节约用水70%,节约用肥70%,节约用药50%。”在临河区金伯利农场水肥一体化控制室, 负责人徐陈鑫烨告诉记者,系统先从地下抽水,然后对水进行过滤净化、加温,再通过施肥桶、搅拌器、注肥泵等向水中配置有机肥,这样“营养液”就会源源不断输送到农作物生长的土壤里。由于是智能化管理,徐陈鑫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600亩连栋智能温室的水肥灌溉管理工作。

监测

金伯利农场水肥一体化控制室

金伯利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物质装备和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去年农场亩均产值突破2万元。

产值的提高,也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我家的地流转给了农场,现在我在农场打工,比过去种地省心多了。”今年61岁的高学文家有35亩地,2018年,他把土地流转给了金伯利农场,自己再到农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过去一家人种地翻了一番。据了解,2019年,金伯利农场实现了被流转土地农民全就业,农民户均收入5.2万元,比流转土地前增长2倍以上。

金伯利农场

查看作物长势

在临河区,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不只是设施农业,大田作物也同样注入科技的力量,亩均效益不断提升。

干召庙镇棋盘村这几天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依托农业项目技术支撑,该村平整出200亩试验土地实施玉米一穴双株套种大豆栽培技术。村民高玉才说:“通过这项技术,我家每亩地除了种玉米还可多收600斤大豆,两项加起来收入可观。”玉米“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玉米群体优势改变传统的单株种植模式,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地膜用量,减少污染。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近年来,临河区坚持深化农牧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如今,一个个农牧业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一项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

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平坦的通村水泥路笔直宽阔,充满时尚感的现代科技日光温室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6月29日,记者走进临河区鲜农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青砖黛瓦、绿树浓荫相得益彰,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鲜农温室种植

鲜农公司副总经理崔敏介绍,近几年,公司已在临河区逐渐建成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温室种植20多个品种瓜果蔬菜,种植户年均增收5万元,园区直接给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700多个,带动周边农户1500多户。

乡村变景点,田园变乐园。像鲜农这样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在临河区还有很多。近年来,临河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制度、技术、种养加销模式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精心培育了八一乡联丰村、双河镇进步村、干召庙镇永丰村、城关镇友谊村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了新华镇维创现代化奶牛养殖伊利奶源园区、狼山镇万亩“河套香梨”绿色高产经济林示范园、双河镇鱼蟹稻共生现代立体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典型建设,同时打造了富强村、民主村等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打卡地”,逐步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提升亩均效益创造了无限空间。

创造亩均产值60万元的奇迹

亩均产值6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传统农业来说也许是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但在鲜农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即将变为现实。

串柿长势正旺

鲜农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智能温室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串柿秧苗绿意盎然,一串串红红绿绿的柿子如玛瑙般晶莹剔透。走进鲜农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智能温室,如同进入了童话中的水晶屋。智能温室架构全部由钢化玻璃组成,里面仿佛是一座现代化工厂,看不见一点泥土,地上铺着一层白色纺织布,离地面约半米左右的钢架上串柿长势正旺。

“这是公司今年建设的16亩高智能化温室,这里种植的是西红柿的一个特殊品种串柿,全部是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串柿口感好,含糖量极低,特别适合糖尿病消费者食用。”据崔敏介绍,串柿全部是订单销售,市场供不应求。

农民坐着干农活

一颗小小的西红柿竟然让土地亩均产值达到60万元?面对记者的疑问,崔敏说,一亩这样的智能温室可栽培2000株串柿苗,每株可采摘40~50斤串柿,每斤串柿订单价格是7元,这样算下来,亩均产值约60万元。

持续发力精深加工

在内蒙古草原鑫河食品公司车间内,切割、剔骨、包装,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内蒙古草原鑫河食品公司车间

“就是在这个车间,一只谷饲羊被分割成140多种产品,这其中包括技术含量较高的法式羊排,可以说鑫河羊产品精细加工达到了极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扬说,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我们今年又开发了熟食系列产品和羊胎盘化妆品。

分割

制作羊汤

产业链条的延伸,让产品价格翻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以羊胎盘为例,如果卖粗加工产品羊胎盘粉每公斤才10元,而草原鑫河公司提取造血干细胞深加工成羊胎盘化妆品,羊胎盘的价格上升到每公斤5000元。还有仅十几元一公斤的羊肺骨,草原鑫河公司加工成羊骨糕后,价格上升到70多元每公斤。

近年来,临河区瞄准市场需求导向,加快选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畜产品,着力加大优势特色品种培育力度,推进优良品种筛选基地、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强化绿色优质农畜产品源头供给。同时还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围绕“六大产业”优势单品,先行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殖园区,通过标准化推动农畜产品品质提升。认真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力推进“两品一标”认证,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农业“四控”行动,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果蔬、肉奶等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让亩均产值达到极致。


理念一转天地宽

王剑求木之茂必固其根,欲流之长必浚其源。思想观念是总开关,理念的瓶颈一经突破,事业发展就会迎来生机一片。

从亩均产值两三千元的“花花田”,到亩均产值60万元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从一只谷饲羊被分割成几种产品,到被分割成140多种产品;从一个人管理十几亩田,到一个人完成600亩连栋智能温室的水肥灌溉管理工作……在“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双重作用下,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迅速成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潮流,纷至沓来的成功实践激荡人心。

实践再次证明,明大势才能谋大事。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劲头,把“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落到实处,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实践,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