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逐梦蓝天 放飞梦想 ——扎兰屯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航空特色小镇

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学员进行飞行训练。

飞机“过水门”仪式。

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教练机准备起飞。

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学员整装待发。

温秀华/文 韩冷/图

盛夏时节,走进扎兰屯航空小镇,建设者们的干劲和热情空前高涨,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浓厚氛围。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新购置的2台投资480万元的钻石飞行训练模拟器,已调试完毕,这标志着扎兰屯临空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航空小镇的建设者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复工复产,用汗水和智慧,为航空小镇的建设添砖加瓦,在这里逐梦蓝天、放飞梦想。

运筹帷幄,巩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不靠海,不延边,发展靠蓝天。扎兰屯市在谋划发展中,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2018年12月12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正式揭牌落户扎兰屯,同时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投入运营,填补了内蒙古民用航空类专业、民用航空器定检和维修等多项空白。机场通航后,扎市同步规划建设了航空产业园,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按照集约发展原则,着力打造以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为支撑,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为载体,集飞行培训、航空展览、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聚区,形成航空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进一步巩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扎兰屯市交通发展版图上,百年滨洲铁路穿城而过,国道111线、232线、扎兰屯—乌兰浩特高速公路贯穿全市,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闭合,一条条“大道”犹如一道道彩练在扎兰屯天地之间飘舞,成为呼伦贝尔、华北乃至东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开辟绿色有机农产品运输新途径、拓展中高端旅游市场、带动航空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加快推动绿色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久久为功,临空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宏图绘就,唯有久久为功不断进取。日前,在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模拟训练室, 技术人员和学员正在模拟机舱进行滑行、起飞的试验。据学院负责人介绍,操作者和学员可通过模拟训练,磨练在不同天气环境下的紧急情况处理技术。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向民航输送合格飞行人才的重任。学院现有教职工共64人,其中地面保障人员41人,飞行教员23人;下设飞行四大队、飞行五大队、综合部、飞标部、安监部、航务部、机务工程部、后勤部等8个二级部门。

扎兰屯市积极与中国民航大学深度合作,不断做大做强临空产业。全力推动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拓展机务保障维修定检和通航业务。在保障内蒙古飞行学院运行的基础上,开展“145”独立维修资质并运行,适时启动“147”机务人员维修执照培训,积极拓展飞行员私照培训、飞行体验和空中游览等业务,探索短途通勤航空客运飞行业务,发展以通用飞行器维修定检养护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聚区。

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区域通航枢纽

2019年,内蒙古飞行学院成为中国民航大学“一校四区”重要板块并上升到国家层面,标志着一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新引擎基本形成。2019年,内蒙古飞行学院组织飞行训练日269个,飞行时间1.42万小时、起落2.33万架次,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制定,为扎兰屯市临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扎兰屯市将继续深化与中国民航大学的合作,通过“1+1+X”模式,建设以扎兰屯为核心、以直线距离超过450公里的转场飞行基地、蒙东地区若干个训练附属基地为补充的内蒙古飞行学院训练机场新体系,逐步形成年培训600名学员、飞行12万小时、产值4亿元的训练规模。依托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建立覆盖呼伦贝尔、辐射东北三省的,以通用飞机的机务保障、维修、定检为主要业务的产业集聚区,进而拉长、拉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中国民航大学域外培训基地,建立民航系统教育培训中心,积极拓展无人机培训业务。

扎兰屯市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发展民航事业和自治区推进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在专业飞行、维修定检等方面业务优势和呼伦贝尔机场体系建设优势,努力打造区域通航枢纽,助推“乌阿海满扎”航空运输公交化和旅游发展一体化。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