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科协—活动进行时】科技扶贫 扶智脱贫

六月末七月初,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的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进入到苗期,种植的农户对农技知识有了更大需求。针对这一情况,优秀科普专家、诺敏镇科普e站站长、诺敏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张玉林和他的团队创办的“田间课堂”又开课了。

张玉林喜谈脱贫高招

“野大豆过多该怎么处理?”“恶性杂草怎么防治?”“化肥、除草剂产生的要害如何补救?”……在田间地头,种植户根据自家农作物出现的问题,向科普团队请教“高招”。

近日,在“科技为民·奋斗有我”媒体走基层采访活动中,张玉林告诉记者,“田间课堂”实施5年了,效果特别好,期间,10人左右的科普团队会相继走进诺敏镇的16个行政村,走进田间地头,免费指导农户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农闲时的‘科普学校’集中培训﹢备春耕时的送课进村﹢农事季节的‘田间课堂’﹢随时的媒介辅导和即时的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经过9年的努力,张玉林探索出一个切实有效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为脱贫攻坚“加油”。

而在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的绿色蔬菜种植科普示范基地里,各式各样的太空蔬菜特别引人注目。55岁的江传利是在基地打工的当地农户,他告诉记者,他在2018年以前是贫困户,多亏了乡里的这个基地让他脱了贫。原来,江传利农闲时候在基地打工赚工资,农忙时节跟着基地搞种植,基地不但负责指导种植,在秋收时节还负责回收找销路,这让乡里的不少贫困户受益。

江传利脱贫了

在呼伦贝尔森宝食用菌研究所里,60岁的汪秀梅熟练地将成熟的猴头菇打包装好。她告诉记者,她以前也是一个贫困户,近几年跟着食用菌研究所的负责人李玉梅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不但能自己种植,闲暇时还能到研究所打工,大大提高了收入。

李玉梅(左)向媒体介绍科技扶贫情况

汪秀梅除了种植还能打工

扶贫先扶智,近年来,内蒙古科协扎实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农技协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区直学会与31个国贫旗县科协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义诊等150多场次,受益农牧民1.5万人。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2018年以来,开展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活动556场次,受益农牧民2.6万人;组织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专家旗县行、冬春季科普传播行活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95场次,受益农牧民超过18万人次。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

[责任编辑: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