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京蒙帮扶|30多万内蒙古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三年来,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让30万贫困群众受益。

2020年7月,赤峰市喀喇沁旗兴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秀琴,通过技术培训,开始在村里的种鸭繁育扶贫项目基地养鸭,每个月的工资是3500块钱。

2017年,在北京市西城区的协调下,中国保利集团捐赠20万元资金,当地又整合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建起了这个4000平米的种鸭繁育基地。

采取“公司+合作社+能人大户+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模式运作,每年能给全村234户贫困户平均分红2500元以上,帮助他们顺利脱贫。

喀喇沁旗文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文说:“这20万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建厂房的时候正好需要资金,没有这个20万元,贫困户的分红收益达不到那么高。”

2010年,新一轮京蒙对口帮扶工作启动,2018年京蒙帮扶全面提档升级,北京市实施了兴产业、促就业、保健康等一系列脱贫帮扶措施。

三年来,北京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45.5亿元,自治区利用援助资金实施了1300多个扶贫协作项目,涵盖产业扶贫、人才培训、教育医疗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累计带动30万人次贫困群众受益,助力内蒙古31个国贫旗县全部摘帽。

自治区扶贫办扶贫协作处处长贾浩波说:“京蒙扶贫协作在内蒙古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把全年80%以上的扶贫协作资金用作产业扶贫,提升当地的产业基础,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群众紧紧地吸附在产业链上。”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北京市社会各界帮扶不松劲儿,聚焦内蒙古剩余的1.6万贫困人口,继续把人才、资金、资源、产业项目向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地区倾斜,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已脱贫户返贫。

今年以来,北京市已经投入18亿多元援助资金,推动335个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扶贫协作项目建设运行。截至6月底,内蒙古农畜产品进京销售额达到10亿多元,在京蒙两地共同努力下,141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内蒙古31个国贫旗县向北京市输出贫困劳动力1063人

自治区扶贫办扶贫协作处处长贾浩波说:“目前,北京市已投入资金是18.2亿元,超过了年度计划协议的22%,北京市选派的干部和人才已经全部到岗,通过京蒙扶贫协作帮助的劳动力返岗率达到98%。”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