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白雅拉格其:情系蒙古剧

白雅拉格其  文/李  悦  王新民

年过古稀的白雅拉格其忆起母亲,印象最深的便是母亲的歌声,正是在母亲优美的歌声中他渐渐长大。然而10岁那年,母亲患病去世,留给他的只有一副好嗓子,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演出一直是学校联欢晚会最受欢迎的节目。

1964年,他第二次高考,因为母亲的病使他早就立下志愿想要学医。1963年他高中毕业却因体检不合格,只能复检。经过一年的休养,第二年再赴考场,参加完考试等通知时,内蒙古艺术学院到锡林浩特招生,在老师的鼓动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艺考现场,天生的好嗓子让主考老师一眼看中,如此少了一位医务工作者,而多了一位戏剧艺术家。

在校的学习,使他较为系统地了解了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和歌曲,他学习非常刻苦,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带着自编自导的节目和乌兰牧骑一样,背着行李、道具,步行到牧民点演出。白雅拉格其回忆:“那时候牧区都是土路啊,很难走。一家跟一家离得特别远,有时我们人多蒙古包住不下,就得在外面露宿。牧区的草有一米高,蚊子特别多,你就得挺着挨咬,等着快些天亮早点走。为了安排演出,那时风雨兼程,和牧民同吃同住,为他们演出的日子,苦是苦,但却是一生中最宝贵,最为丰富的经历,至今难忘。”

1966年,24岁的白雅拉格其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内蒙古民族剧团。作为歌唱演员,在演出间隙,还写了不少相声、小品、对口词等节目,开始接触戏剧作品。1983年,他刚刚过了不惑之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为了培养他,让他到上海戏剧学院编剧进修班学习。他当时很高兴,但是也很担心。因为他学的都是蒙古语,到上海不知道环境怎么样,老师讲什么语言,能不能听懂,不管怎样,他心里还是十分愿意去,因为搞戏剧创作只有经过学习,才能从理论上得到提高。他们这个班是全国招生,有16个人,来自16个省。因为他学的是蒙古语,汉语基础差,他听不懂同学们的方言,有的老师用上海话讲课也让他头疼。困难是挺多的,但他想,“团里把你派来了,你必须得迎难而上。”他下定决心,第一个要学好汉字。课余时间他广泛与同学交朋友、拉家常,还跟同学们拿上听课笔记本,他一页页抄,等于再次听老师讲课。逐渐地他熟悉了老师的语言,课也慢慢都听懂了。经过对戏剧理论的学习,一个念头开始在他心中萌发,蒙古族音乐丰富多彩,歌曲艺术形式多样,历史上也曾有人尝试过创作现代意义的戏剧,我们为什么不能使蒙古剧真正走上舞台,为戏剧百花园里增加一个新的品种。怀着这个艺术梦想,白雅拉格其结束了进修班的生活。这时,别的同学都已经是编剧了,白雅拉格其才刚刚起步学习编剧和文艺理论,所以,他得比同学们要多看许多书和资料。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外国的戏剧,他就要到图书馆去看外国的剧本。他在进修班学了一年半,在文艺理论和编剧方面进步很快。他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民族剧团的艺术活动当中,充分发扬内蒙古舞台艺术的戏剧性。回到内蒙古他就写出了17个剧本,其中有汉语写的,也有蒙古语写的。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阜新蒙古剧成为中国第九个少数民族剧种。得知这一消息后,白雅拉格其特别兴奋,他特意赴阜新刚成立的蒙古剧剧团进行调研。他在阜新待了6天,看了6场戏。这些戏剧是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虽然粗糙,但白雅拉格其却看到了希望,只要经过精心打造,必将使蒙古剧真正得到发扬光大。这时由锡林郭勒民歌改编的《乌云其其格》的编剧托拉伯尔对白雅拉格其说:“我们这个剧还不够成熟,希望你们拿去改编一下,提高它的艺术性,能够在内蒙古演出。”白雅拉格其回到内蒙古建议自治区文化厅主持召开蒙古剧的研讨,在会上白雅拉格其发表了论文,回顾了蒙古剧的历史,展望了它的前景。这样《乌云其其格》的改编便正式启动了。半年后,经过白雅拉格其改编,由内蒙古民族剧团精心排练的《乌云其其格》在呼和浩特演出,首场演出就获得成功。随后到各地共演出13场,场场爆满,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好评。

1990年,内蒙古民族剧团的老团长白音孟和退休了,白雅拉格其毛遂自荐选为了团长。上任伊始,他就郑重提出:“继续拍出更多更好的让社会承认的蒙古剧。”随后四处广选剧本,最终选定阿茹娜的《满都海斯琴》。于是,白雅拉格其与原作者共同修改完成了剧本,调动全团的创作热情,很短时间就开始试演,同时请来了北京的戏剧评论家,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布赫同志还为本剧题写了剧名。1999年,蒙古剧《满都海斯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演出,成为戏剧界一件盛事。获得文化部第八届“孔雀杯”少数民族题材剧本银奖,2002年又获得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白雅拉格其退休了,但是他仍念念不忘深深热爱的蒙古剧,他认为:“蒙古剧有着鲜明的蒙古民族特征,能够全面展示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音乐风貌,应该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

2013年的一天,著名作曲家美丽其格找到白雅拉格其,希望他整理他创作的蒙古剧的音乐歌谱,看到九十多岁老人的热情,白雅拉格其内心创作蒙古剧的激情再次点燃,经过一年多时间,《美丽其格音乐剧选》终于出版。其中记录了美丽其格编曲的音乐和剧本。这件事让白雅拉格其找到了宣传蒙古剧的方法和方向。白雅拉格其收集大量经典蒙古剧剧目,将剧本连同词曲一起编撰成册,还将丢失的一些蒙古剧重新整理,并且把通辽、赤峰、鄂尔多斯等地区的蒙古剧挖掘出来,翻译成汉语,编辑成书。他还提议乌兰牧骑开始由小到大演出蒙古剧,重新振兴蒙古剧。他提出了蒙古剧一定要走规范化的道路:“不能使用蒙古语演的就是蒙古剧,如果没有音乐和演出只能叫蒙古话剧。提出要有个规范,你没有规范,你怎么说这是蒙古剧呢?你怎么作为历史把它立起来呢?要有成套的规范性的东西,布景道具要适合牧区演出。”在创立蒙古剧一整套规范的同时,白雅拉格其认为要发展蒙古剧,就是要逐步走向戏剧化,那就要向戏剧学习,例如道具必须简单化,要非常适合牧区演出,没有那么多地方搭台,到一个蒙古包去演出,道具多了放不下。布景也不要大布景,各方面从简,人员也不要太多。

如今,白雅拉格其已经78岁了,他仍然情系蒙古剧,当他看到他的这些想法正在被热爱蒙古剧的年轻一代实践着,他相信蒙古剧的辉煌一定会到来。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