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努文木仁乡下好脱贫“三步棋”

□记者 张兆琪  

2020年年初,包布和家里又添了2头牛,“现在有15头牛。”包布和笑着说,“脱了贫也不能放松,今年还要再加油!” 在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宝聚源村,包布和算得上是名人。“是穷得出名!”他笑着打趣,“如今,俺们一家摘掉了穷帽子,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包布和一家的新变化,正是努文木仁乡告别贫困的生动写照。     

2019年,努文木仁乡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产业到户 有本钱

中心村的王晓海患有精神疾病,需要长期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还得住院治疗。家里的农活指望不上不说,昂贵的医疗费用更是让本就拮据的一家人欠下了不少外债。不出意外,王晓海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使这家人摆脱贫困,驻村工作队积极给他出主意、找政策,一方面把他家的土地流转给大户经营,让他腾出手来搞养殖;一方面依托产业扶持政策,在2017年初为王晓海家新添了100只鸡雏和2头基础母猪。有了产业后,王晓海妻子每天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辛苦付出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养鸡赚了4000多元,养猪一年赚了2万余元,加上土地流转一年的4500元,总数算起来近3万元。2017年底,王晓海正式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2018年,按照菜单式扶贫政策,他家又得到了2头牛、2头猪。2019年,王晓海用扶贫资金购买了2头牛。富裕让人有了底气,现如今,王晓海一家还清所有外债,正幸福地迈向新生活。面对记者,王晓海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笑得搂不住话匣子,“现在我家的小日子过得真像做梦一样美!”  

技术培训 有能力  

吴忠国本是乌日和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乡里组织开展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班和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便果断报了名。参加培训后,他决定发展养牛产业。如今,吴忠国的牛已经发展到了6头。尝到了养牛的甜头,日子也是越过越“牛气”。无独有偶。白海顺曾是两家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不仅发展养殖业,还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白海顺的儿子白忠鹏和儿媳杨小桃参加旗、乡两级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之后,连续几年在天津务工,靠自己的一门手艺挣钱;刘旺龙家住哈日太来村,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为了带动农民致富,努文木仁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的种植环境及产业特色,试种3000亩红干椒。乡里无偿为贫困户提供红干椒种植技术,鼓励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刘旺龙通过培训掌握了种植要领,在自家园子里种了红干椒。到收获时,每亩能收益4000元左右。  

2019年,努文木仁乡共开展大型建档立卡贫困户技能培训班4次,总计培训128人。  

驻村帮扶 有依靠

中心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庆柱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常年和妻子靠打零工为生,生活拮据。驻村第一书记刘晓军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帮他和牧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协调,为他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一年收入3万元。“刘书记真的帮了我很多,介绍我来这里工作后,还一直关心我的情况,逢年过节的还给我送东西。”提起刘晓军,许庆柱话语中是满满的感激。  

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第一书记”们沉下身子,真抓实干,在脱贫一线践行着初心使命。刘晓军就是其中一员。  

2018年5月,刘晓军被派到中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打从驻村第一天起,他就把中心村的每一个人装进了自己心里。他吃住在村,坚守岗位,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民当“家里人”。  

初到中心村,了解村情、户情,掌握农情、民情,成了刘晓军的头等大事儿。从此,不管是田间地头、乡间小道,还是农家庭院、大棚圈舍,常常传出他与村民拉家常的谈笑声。他说着一句句地道的农家话,聊着一件件细碎的农家事,解开了村民长在心头的小疙瘩。帮助肝癌患者任江从天津买药,为牧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协调金融贷款近百万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向扎旗林草局争取1200株果树栽种于中心村各户家门口……刘晓军驻村扶贫的辛苦耕耘,换来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美好图景。2019年8月,中心村整村脱贫。如今,中心村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刘晓军也继续在扶贫岗位上奔忙着。“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鼓足干劲、奋力拼搏。下一步,我们驻村工作队主要以扶志、扶智为主,增强贫困户的信心,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殖技术,不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巩固脱贫成果,走上致富道路。”刘晓军说。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