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草原+产业 做活生态大文章 ——铺就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记者 蒋丽娜

生态,是呼伦贝尔浑然天成的画布;绿色,是呼伦贝尔发展的最美底色。

借山水之灵气,绘发展之胜景。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厚植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绿色发展方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做活草原生态大文章,整合草原修复、草产业、草原科技等产业,推动全市草原生态良性发展。

草产业大数据平台

推动草原生态良性发展

万木峥嵘的山川,蜿蜒流淌的碧水,一碧万顷的草原……盛夏的呼伦贝尔,目之所及,处处充满着绿色发展的勃勃生机。

当驾车驶过陈旗巴彦库仁镇东出口时,你会发现,道路南侧那沉寂许久的荒地如今早已变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的施工现场,一幢幢功能性建筑拔地而起,一排排园区绿植井然有序。这里,便是陈旗4个PPP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中国草原产业集聚区。2016年6月,中国草原产业集聚区PPP项目正式入库;2017年7月完成社会资本招标,11月成立项目公司;2018年5月入选自治区第四批PPP推介项目库。

在中国草原产业聚集区PPP项目的5个板块中,最具地方特色也最具生态效益的便是高寒地区生态草原实验室工程和草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其中,高寒地区草原生态试验室集合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中国草学会三大草牧业行业智囊机构的顶级研发团队、科学家和实用技术专家,重点开展天然草原保护研究、草原修复技术试验、高寒地区草原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草原植物应用研究与推广等课题。试验室配备科研用温室大棚、试验室、繁育基地、专家公寓、培训场地等,将建成国内最专业、设施最齐全、环境最优越的草原生态技术研发平台。

大数据平台将通过搜集、整合草原生态基础、产业数据及技术数据,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生态、植物物种、草原修复、草牧业生产技术等“智慧草原”信息要素集成,并以此为基础,更为科学地制定草产业行业标准、产业规划、草产业指数发布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利用草产业大数据推动草原生态良性发展。

同时,还将打造“特色小镇+产业园区+5A级景区”的草原综合体,创建国家级草原产业示范区,围绕陈旗草原保护、草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建设研发、金融、孵化、非遗及游牧文化保护等八大中心,打磨出极具特色的“现代生态牧场”拳头产品。

生态草牧业试验区

促进草原系统休养生息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实施550万亩以上,主要是休牧、划区轮牧、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

为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促进草原系统休养生息,从2015年下半年起,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生态草牧业示范区,积极开展人工草地种植、天然牧草改良、退牧还草等实验工作。今后3年,生态草牧业科技示范项目将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所辖10万亩人工草地和100万亩天然草地逐步实施,后期拓展到在全垦区3万平方公里区域实现草牧业发展模式的全覆盖,为下一步形成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地域优势突出、农牧民生活幸福的草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就是在牧区利用面积不足10%水热条件适宜的耕地,建立集约化人工草地,使优质饲草产量提高10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从而让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集约化人工草地的建设从根本上将转变呼伦贝尔畜牧业的发展方式,使试验区内草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得以强化,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良,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以有效提升。

未来,我市将始终坚持走符合呼伦贝尔生态定位、体现呼伦贝尔地域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让蓝天白云辉映相伴,草原湖泊绿色环绕!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