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跟着“森林医生”去“出诊”

陈晓琳/文 李春红/图

五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库都尔林区,草木吐绿、万物复苏,让人们忍不住想去感受一下自然的气息,探索春天的秘密。可是,在库都尔林业局森防站技术人员的眼中,他们关注的不是秀色美景,而是森林病虫害。

如何与虫害“斗智斗勇”,保森林“强身健体”?带着疑问,近日,笔者跟着“森林医生”一起去“出诊”。

我们第一站来到野外的一处松瘿小卷蛾监测点。笔者看到现场有一些落叶松被套在一个白色的网罩里,不禁感到好奇。“这叫‘套笼’,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用来捕捉、监测松瘿小卷蛾,相当于‘野外饲养’了。操作也很简单,把被虫子侵害的幼树罩起来,上下两端用绳子系紧,中间透气又透光,不影响树木生长和虫子进化。”技术员宋晓勇解释道。

据宋晓勇介绍,他们正在开展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松瘿小卷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通过了解掌握松瘿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于松瘿小卷蛾体积小,不容易诱捕,室内饲养成活率低,所以为它量身定了“套笼”,技术人员需要进行不定期检查,防止出现松口、破损。现在正是松瘿小卷蛾从幼虫进化成蛹的时期,它的藏身之处十分隐蔽,但也难逃“森林医生”的眼睛。再过一个多月,成虫就会从树干里钻出来,殊不知,等待它的是飞不出去的“套笼”。

“别看它长得这么一小点,危害性特别大,一旦落叶松的幼树被侵害过,就失去了成材的机会。”宋晓勇的话中带着惋惜。另一旁的同事李双喜则发出感慨:“一棵树的成长经历太坎坷了,要禁受各种虫害的‘考验’”

随后,我们赶往下一处落叶松毛虫的监测点。在今年重点防治虫害的名单里,松毛虫“位居榜首”。远远望去,一片人工落叶松林遮天蔽日,一簇簇碧嫩的松针在枝头舒展,散发着阵阵松香,这可是松毛虫最爱吃的食物。走近一看,树干上有一只深灰色的松毛虫正卖力地向上爬,渴望到枝头“饱餐一顿”,不巧,被防治员设置的“路障”拦截在半路。这个“路障”的专业术语叫“阻隔调查法”,在树干胸径处缠绕塑料环阻隔幼虫上树,便于监测松毛虫幼虫上树数量和有虫株率。

仔细查看一番各个标记树后,宋晓勇说:“根据我们近一段时间的监测调查,这片林子的松毛虫危害比较严重,凡是它吃过的枝头,松针‘片甲不留’。6月下旬就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否则一旦虫害爆发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对症下药”,森防站技术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每一种森林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诱捕或饲养,制作各个阶段虫态的标本,这项工作需要花费一年甚至多年的时间。目前,技术员孙英芳已经成功制作出一套完整的落叶松毛虫生活史,从当初的望虫生畏到徒手捉虫,再到与虫为伴,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虽然森林里每年都会上演“人虫大战”,但消灭不是最终目的。“如果将虫害完全消灭,会破坏生物链,保证有虫不成灾就行。尊重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森防站副站长薛旗说。

在库都尔林业局50.2万公顷的生态功能区内,有生长了67年的人工林118万亩,成材不易、成林更难。“森林医生”们正是靠着一双勤快的脚,走遍生态功能区的各个角落,靠着一双勤劳的手,防治松瘿小卷蛾、松毛虫、鼠害等20余种森林病虫害,靠着多年积攒的经验和智慧,打赢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森林保卫战”。

如今,青山无恙,拥绿揽翠,库都尔林业局森防站的技术人员功不可没,也让“除害、敬业、厚德、求是”的“啄木鸟精神”在兴安林海处处绽放、传承不息……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