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再出发!新时代人才高地引“孔雀西飞”

◎ 王迎霞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雍黎 赵汉斌 史俊斌 张蕴 盛利

“我从一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成长为研发团队带头人,这种存在感和价值感,可能是北上广给不了的。”林铁坚说。

生于天津,长于天津,2005年从天津大学博士后出站之后,林铁坚却选择到2300公里之外的广西玉林工作。15年间,他一步步走上了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工程研究院院长职位,主导负责推出我国首台满足国五、国六排放法规的发动机。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二十年开发建设,政策优惠,资金汇集,机遇无限,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最佳时机。于是,昔日“孔雀东南飞”流向骤转。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十六条具体措施。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这一次,西部大开发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更具历史使命。

千千万万个林铁坚,正用热情和才智为这方热土描绘新的愿景。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7年7月,毕业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系的康昭博士,放弃了优越的国外创新环境,拒绝了东部发达地区的高薪聘请,回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成都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我回到家乡后,希望尽己所能建立一个科研团队,多培养一些科技人才。”康昭说,西部日益完善的创新环境,也是他投身西部的重要因素。

投身西部建设的康昭博士。

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一双双渴望拔掉穷根的眼睛在热切企盼。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被称为扶贫攻坚的“上甘岭”。食用菌产业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优势,然而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该产业发展很慢。

如何将“小蘑菇”做成“大产业”?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一直在行动。这几天,该所所长孙达锋带领9人的科技服务专家团队,深入怒江州各市县开展服务。

“科技人员只有走出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科研成果才有价值。”孙达锋如是说。

欠发达的西部一直牵动着党中央的心。20年来,中央部门持续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干部人才支持。

2016年,窦锦兵被科技部人事司推荐选派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三批援青干部,来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通过他近4年的努力,乌兰县摘得多个“首次”“唯一”,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让他骄傲的是,他借助南京农业大学全世界最大菊花种子资源和强大研究团队的技术力量,打造了适合乌兰的产业扶贫项目,让“菊花”在青藏高原深处绽放。

各地打造风生水起的招才引智生态

求贤若渴的故事自古有之。在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中,各地也积极筑巢引凤,打造出一派风生水起的招才引智新生态。

2017年初,陕西省出台“引才36条”措施,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从深入推进放权松绑、完善改进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环境、健全人才发展工作保障机制6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同处西北内陆的宁夏,也释放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豪情。就在同一年,自治区正式启动实施柔性引进团队工作。

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截至2019年底,宁夏累计柔性引进团队36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15人,带动本土人才258人参与到联合科研活动中。各团队借助资源和技术优势,解决了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等多个重大瓶颈。

2018年以来,广西也全面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着重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扎根广西工作15年的林铁坚(左二)在指导玉柴国六研发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梁萍萍 摄

两年来,全区累计落实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94个,其中引进全职的国家级高端人才曹海平博士,领衔研发出最先进的铝合金压铸成型技术,推进广西高端铝加工产业迈上新台阶。

这便是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美诠释。

不但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人才是重中之重。然而,如何将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这是各地不可回避的命题。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人才来的少,还存在着流失问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表示。

作为一名引进人才,这位80后一直关注着西部地区人才痛点。2011年3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成立,正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微纳加工与新型材料研究的他,成为该院首批引进的科研人才。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

“人才选择到一个地方最看重三个方面:平台、发展前景和待遇。”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史浩飞说,在创新平台上,西部和北上广地区有差距,但如果能从政策上予以支持,将大大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广西优秀专家张家寿也表示,当前,高端人才、急需人才、战略性人才尤为奇缺,难以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专项,给予西部地区人才政策倾斜。

张家寿说,同时,西部地区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出台切实有效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人才扎根。

史浩飞还建议设立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税收政策及外籍人才准入等方面先行先试,给予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人才政策。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抬望眼,人才到西部的这条路定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