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实现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

【核心提示】

●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生态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统筹好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治理

●着力实施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内蒙古区域草原生态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有机统一的内在要求,是内蒙古现代草原畜牧业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方略要求,就要牢记使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从内蒙古草原生态区域分布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区域生态与发展畜牧业经济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区域草原生态治理和畜牧业经济建设,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从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保持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东北、华北、西北,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占据着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和东北、华北上游水源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防线。同时,内蒙古处于我国北方气候变化的上游,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的中上游,风沙源的发源地和转移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重点治理区,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例如:大兴安岭山地是北方最大的针叶林带,是嫩江、松花江的水源涵养区和松嫩平原的生态屏障,东部嫩江支流地区、东南部的西辽河流域、南部的阴山两麓和鄂尔多斯高原是农牧交错带的主体部分,对北方生态系统影响巨大。从内蒙古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变化,自东向西主要分为五大类型: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个草地生态环境带,治理草原生态植被环境是建设保护华北、东北、西北生态屏障的重中之重。内蒙古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在内蒙古生态治理过程中,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因此,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牢记使命,从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任何时候都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努力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内蒙古草原生态区域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关系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生态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统筹好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深刻理解这一生态与经济有机统一思想,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内蒙古草原区域空间、植被分布及畜牧业特点出发,把握内蒙古草原区域生态分布和畜牧业经济发展规律,客观充分地认识区域草原生态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关系。

内蒙古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草原生态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内蒙古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居延海畔,绵延4000多公里。其不仅地域广,而且地理生态多样,草地类型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差异从东向西,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变化,自东向西主要分为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大类型,形成了五个草地植被带。草甸草原自然条件优越,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草原植物种类及饲用植物比较丰富,主要建群牧草以禾草和杂草为主,适于发展马、牛等大型牲畜种群及相关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典型草原饲用植物比较丰富,自东向西半灌木、灌木成分逐渐增加,适于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尤其宜于养羊。荒漠草原处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受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荒漠草原生态植被也不尽相同,鄂尔多斯高原草原属于典型沙漠草原,最适合鄂尔多斯白绒山羊、细毛羊生长;而锡林郭勒西南部、乌兰察布西北部戈壁性荒漠化草原则适合苏尼特肉羊、乌兰察布细毛羊等品种生长。草原化荒漠处于荒漠草原西侧,是地带性荒漠植被中干旱程度偏弱的一个类型,草地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适宜发展骆驼和羊产业。荒漠是由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草地,荒漠区域牧草稀疏且产量低,牧草具有带刺、含盐、灰分高特点,适宜发展骆驼产业。荒漠地区虽然没有生机盎然的生态植被,却拥有广阔的空间地带空间资源,是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的重要产地。

基于以上对内蒙古草原区域空间、植被分布及畜牧业特点考察,可以看出区域草原生态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关系。第一,内蒙古草原地域辽阔,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区域性特征突出,这就意味着生态治理应充分考虑其草原生态系统区域多样性和综合性特征,区域生态治理不能“一刀切”,必须依据地域生态规律系统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生态保护和治理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第二,内蒙古草原空间区域分布地理气候环境、生态植被决定着畜群种类及质量,区域草原生态与发展畜牧业有机统一,这就彰显出草原畜牧业经济本质上必然是生态经济,意味着畜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抓好生态环境治理。第三,必须把握草原地理气候环境呈现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区域种群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畜牧经济资源区域空间分布优势,深入研究区域草原畜牧经济区域互补性,积极推进草原生态治理与优化区域畜牧业经济结构相结合。第四,必须树立生态畜牧经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突出区域草原生态治理与区域特色畜牧业经济协同有机统一,统分结合,依据草原生态分布特征和畜牧业生产地域分工规律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挖潜畜牧业生产潜力。

总的看来,着力实施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内蒙古区域草原生态分布规律与畜牧业经济有机统一的内在要求,是内蒙古现代草原畜牧业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必由之路。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提高对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意义的认识。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以区域草原生态为基础,从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空间整体规划、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谋划生态治理和发展畜牧业,以有利于区域草原生态畜牧业资源有效的市场化整合利用、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空间优化和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促使草原生态治理、草原畜牧业经济更加适应生态规律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要求。

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可持续科学利用草原生态资源,推动草原畜牧业经济产业化、集约化转型发展。强调一体化协同发展就是要充分认识各区域草原生态基础,转变区域畜牧经济发展观念,把草原生态治理与推进畜牧业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以区域一体化为抓手推进生态治理和转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区域生态资源特色规划畜牧业经济主导产业,将具体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畜牧业经济竞争优势。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培育现代畜牧业经济运营体系。粗放经营的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与产业价值链提质增效基础在于集约化高效利用草原资源,实现这种转变就要具体考量区域生态承载条件、畜牧资源特色等因素,科学整合集约化利用草原资源,促进区域草原畜牧业区域的分工协作,着力推进草原畜牧资源实现集约化运营。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整合利用草原畜牧业资源,推进牧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统筹生态治理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意味着区域分工协作与总体规划,意味着突出区域生态资源和畜牧业经济功能互补,优化畜牧业经济区域空间布局,意味着有效解决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规模化瓶颈,提升畜牧业资源区域整体效益。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协调推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解决草畜矛盾问题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良好的区域生态是构建区域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基础,统筹生态治理与畜牧经济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畜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环节,是切实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的重要方略。

着力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把准方向、精准施策,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草原生态治理放在统筹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地位。草原畜牧业经济基本问题在于解决草畜矛盾,而基础在草原生态,统筹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必须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依据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类施策,从根本上解决加快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矛盾问题。

立足于区域草原生态资源实际,坚持有利于区域畜牧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总体上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还存在畜牧业区域结构雷同、 产业链短等深层矛盾。精准施策,就要树立问题意识,转变发展观念,以现代畜牧业经济运营理论为指导,促进区域畜牧业经济分工协作,推动提升区域草原畜牧业经济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突出区域生态分布特殊性精准定位,因地制宜,着力区域一体化运营发展。要从区域草原生态特点出发,注重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域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特点,充分认识区域草原经济和环保价值,依据草地资源的经济性能、生态功能等实施草地资源分类经营和区域调控机制,实现区域草原生态资源一体化运营,优化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与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保障草场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区域分工协作,强化区域生态、畜牧业经济开放协调发展,合理处置区域内分工协调与区域间协调的密切关系。树立区域一体化理念,着力各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区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坚持“区域内协调”,立足草原生态资源特色,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和畜牧业地域布局结构优化,形成不同特色的畜牧业产品基地,最大限度发挥地域特色资源集约效益,实现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增收增效。

鼓励畜牧业产业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企业内地域分工协作发展。要登高望远,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以宽广的世界眼光,以大局意识谋划民族地区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畜牧业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为实现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徐永平,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