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共建文明餐桌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筷子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筷来筷往,情味浓浓。互相夹菜在聚餐中无意间增强了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但在客观上也增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非典疫情时期,钟南山院士等就发出过“餐桌革命”的呼吁,呼吁大家实行分餐制度,以避免病毒传播。从卫生防疫的角度看,每一次公共聚餐其实都为病毒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前,全民抗疫的过程,也是一次凝聚社会共识、重塑文明习惯的契机。防疫这段时间,从勤洗手、多通风、常消毒,到咳嗽喷嚏遮口鼻,不少旧习惯得以打破,不少新做法得以形成。积极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将新的习惯融化为生活方式,都将擦亮社会文明的底色,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相当于对公共健康安全的一次源头治理。以长远目光来看,这不仅是现实的倒逼,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每个时代都要培育与之相配的生活方式和公共规则。比如过去,人们对公共场所吸烟习以为常,如今,室内公共场合一律禁烟已经得到社会共识。同理,“餐桌革命”也应该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了,理念更新了,大众的卫生习惯自然要迭代。公筷、公勺、分餐非但不会显得生分,反而凸显了一份尊重。当务之急,要在全民共识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让科学、规范、卫生的生活方式彻底站稳脚跟。餐饮企业、单位食堂要当好排头兵。一来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二来积极提示引导。除了把公筷公勺主动放在餐桌上以外,还要和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在上菜时主动介绍公筷公勺的使用方法,提倡相关做法。

政府是文明用餐的倡导者,也是监督者,相关各级政府和机关要做好宣传,并起到相关带头作用,努力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用餐,在社会上形成示范效应。但是最终还要靠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市民们除了外出用餐外,居家用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避免病毒“口口相传”。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新的健康生活习惯。(  乔香)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