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战“疫”说理】“抗疫”答卷彰显中国制度效能与实践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检验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色。

与某些国家在疫情面前束手无策、治理失序,各方力量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等乱象相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检验,检验的是执政党的领导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证。实践证明,越是面临困难和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就越突出,党的强大领导能力就越得到彰显。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这场大考中,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展现显著优势、激发强大效能、凝聚磅礴力量,成为战胜疫情的坚强保障,集中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一、制度优势铸就疫情防控的“中国效率”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面对汹涌的疫情,讲求效率,就是挽救生命,为全世界争取时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效率”,不仅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疫情暴发初期,这样的“中国效率”令世人为之赞叹。党中央统一指挥全国支援,分别用十天时间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家专门医院,迅速大规模改建方舱医院。党中央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统一指挥,调兵遣将,多方发力,与病毒赛跑,全力展开疫情阻击战。中国“抗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2019年12月8日,武汉通报了第一个病例,12月31日向WHO通报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自2020年1月3日起,中国政府就定期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1月7日,中国科学家依靠科技进步,鉴定出病原体,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无论是主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还是中国科学家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包括主动同WHO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无一不展现了“中国效率”。这样的效率不仅源自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也证明了我国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提高。

二、科学决策、精准执行是激发制度功效的灵魂和生命

制度的生命力在运行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制度顺畅运行和发挥功效的关键。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各地区各部门立即响应,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抗疫斗争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齐心合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强大合力,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相信科学,开展科技攻关,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积极开展国际防疫、抗疫交流与合作,主动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避免老化、硬化和僵化。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具体制度和制度体系都需要及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实践中持续优化升级。归根到底,制度体系的价值在于顺畅运转,而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实践的有效性。今后应继续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使各项制度、体制、机制相互配套、运转顺畅,才有条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古人云:“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治理体系中的短板,积累了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思考。经此一“疫”,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才能使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一堂国家治理的“大课”,为今后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牢固的政治基础。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而当前的疫情仍有不确定性。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需要有序推进。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面对未来的风险挑战,要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制度自信、战略定力都必不可少。制度自信来自制度体系日积月累的良性运转,战略定力出自对主客观形势的科学研判。唯有如此,才能拥有更多应对风险挑战的治理能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的胜势。

三、上下同心汇聚抗疫强大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不同国家制度的运行效能和实践价值。近日,美国CNBC网站报道了一份全球23个经济体的抗疫表现“成绩单”,该调查由民调机构Blackbox Research和Toluna所做。4月3日至19日,大约12500名受访者接受了这项调查,他们的年龄介于18岁至80岁之间,2/3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调查的内容就是了解他们对政府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采取举措的看法。他们的评判基于4项关键标准——政治领导力、企业领导力、社区以及媒体。据CNBC报道,综合得分来看,中国以85分排名第一,越南以77分排名第二,美国41分。中国之所以排名第一,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优势分不开。

疫情时刻,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依靠的则是执政党的领导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在汇聚成深沉、厚重的政治定力,激发出英勇无畏的,人间大爱和大无畏的“逆行”精神。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综合制度优势,汇集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强大“抗疫”的合力。

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然需要一个能够运筹帷幄,领导有方的“指挥官”。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就是战“疫”胜利的根本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历新年第一天,中央就召开了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做出了全面部署,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了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全国范围建立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疫情防控工作因此卓有成效。

在这次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刻,全国各地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克时艰,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全面行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对口支援,曾在汶川地震、脱贫攻坚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合作机制,对口支援成为了我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举措。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全力支援湖北开展防治。各支援省份和受援地市共同协商,确定支援安排,以解决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缺口为基础,组建由医护、管理、疾控专业人员组成的支援队伍,实地支持与远程医疗服务相结合,多措并举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党中央充分考虑了疫情现状、人力资源储备及受援地市医疗资源缺口等情况,在原有湖北之外各省份医疗队支援的基础上,按照原有关系不变、应补尽补的原则进行对口支援。援助各省份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迅速落实。

这其中,须臾离不开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排名布阵,而也是对各级政府的动员力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验。各级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全国战“疫”的局势。无论各地区前往湖北和武汉支援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还是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都闻令而动。疫情初期,海外华人华侨得知医疗物资紧张,积极筹措物资寄回国内。新闻战线在疫情期间,书写媒体担当,在全社会积极引导和弘扬正能量。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微薄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汇集成了中国抗疫的磅礴力量,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疫情防控也是一场人民战争,而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是人民。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在疫情防控战中不可或缺。毛泽东同志曾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就是人民战争的真谛,疫情防控战也离不开动员群众。基层群众是全国联防联控体系的“神经末梢”。没有基层单位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人民群众很难做到上下齐心,团结抗疫。

人口流动是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主要渠道。而疫情爆发正值春节期间,让14亿人“禁足”,减少人员流动,绝非易事。然而,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充分开展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中国人民做到了。基层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依靠的是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考验的是基层单位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疫情防控,中国最大的特点是,“四早”措施到社区,到每一个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最关键的是自我防护。而做到“四早”,少不了人民群众的自律,少不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挺身而出,少不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任劳任怨,日夜值守。

实践证明,越是面临困难和风险挑战,越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越是艰苦危难时刻,越是证明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只会在磨难中成长。

(张树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齐冰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作者简介

姓名:张树华 齐冰 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