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严把源头质量关 做大做强 “兴安盟大米”

按照2020年盟委(扩大)会议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做优做强“兴安盟大米”品牌的精神和列入自治区“蒙字号”11大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宣传推介之一的部署,盟农牧局紧密结合水稻产业“双百双千”工程,及时梳理品牌推进中的“堵点”和“难点”,聚焦绿色百万亩水稻中高端定位,着力做好品牌保护和品质保障,由“好米”努力向“名米”打造迈进,抓实大米产业链的源头建设,带动稻米产业跑出“加速度”。 

一、打好“绿”字牌,压实“兴安盟大米”基地高质量起步

把好绿色资源脉,把控稻米源头质量,巩固、提升基础性工作:一是压紧压实“兴安盟大米”原料基地整体被授予“中国优质稻米示范基地”的荣誉;二是“兴安盟大米”原料基地已启动了质量控制体系试点,逐步扩大到全盟“兴安盟大米”原料基地;三是在扎旗、乌市、前旗、中旗的万亩万元水稻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乌市百里稻海观光示范区和扎旗产业园区的示范引领,把“兴安盟大米”产业基地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年细化出绿色有机、农旅结合、民俗体验基地等10个示范基地,覆盖面积25万多亩。四是巩固“兴安盟大米”品牌带动力。2019年新增绿色产品和基地认证26万多亩,其中新增有机产品和基地0.6万多亩,使全盟绿色、有机水稻基地突破70多万亩;今年将继续努力扩大成果。

二、做实“科”字牌,提振科技兴米支撑体系

为加大优质水稻新技术集成与示范引领,建立健全以袁隆平院士水稻工作站为科技引领的水稻良种繁育、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加速水稻全产业链监控与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含量。重点采取的措施为:一是深度推广已出台的“兴安盟大米”九大系列标准,即育种、引种、用种、理化、感观、安全质量;信息追溯、积温区划、种植技术、控肥控药的全程规范。二是抓实2020年下发的《关于“兴安盟大米”选用原料稻谷品种的指导意见》,重点对“兴安盟大米”品种、种植区的落实,从源头把住优良品质关口。三是强化技术保优质量,重点推介消费者购鲜大米现场加工等新型营销示范,使大米品种优秀的食味性表达更加完美,推进中高端稻米涌进百姓家,并落地生根。

三、压实“优”字标准,争做名符其实的国家优秀品牌

2019年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兴安盟大米评估价值为180.26亿元,排列第12位,尤其“兴安盟大米”成为全国第十届冬运会唯一指定用米。良好的品质已为广大消费者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也极大的促进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截至目前,兴安盟新建较有规模的大米产业联合体8个,联结带动企业26个、合作社64个、家庭农牧场5个,覆盖水稻种植户9187户,其中带动贫困户1205户,种植面积达26.69万亩,其中中高端品种达60%,收益显著。

目前,“兴安盟大米”基本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旅游延伸、群众参与的目标;正快速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兴安盟大米”品牌的日益升温,年初以来,31家用标企业效益明显,实现大米销售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19.1%;个别用标企业销售量和销售额增长超过50%;极大的鼓舞了生产加工企业向绿色种植、市场开拓、文化旅游延伸发展增强了信心和干劲,全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呈现出开始起步的大好态势。

总之,全盟农牧部门以产业兴旺为抓手,提高绿色水稻高质量发展;以补短板为引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增加农民增收为动力,筑牢产业化利益链接机制,提升农产品转化率;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为做优做强“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时刻努力着。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