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王成龙:乡亲们的“自家人”

立夏时节,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海龙屯嘎查的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驻村干部王成龙也与大家伙儿一同奋战在田埂地头,干劲儿十足。

“我出生于乌兰察布市的一个小山村,家庭条件很贫困。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顺利读完大学、研究生。现在,我也要要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2018年,王成龙告别1周岁的女儿,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地区担任驻村扶贫干部,一头扎进农村,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学农业专业出身的王成龙,不仅干起农活儿是把好手,他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嘎查发展“问诊把脉”,并依托“12396”科技服务平台,积极传授起“脱贫致富经”。

两年来,“80后”小伙儿王成龙不仅带领嘎查村民摘下了贫困帽,也从“城里来的干部”变成了乡亲们的“自家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王。

“刚开始,我认为小王来咱嘎查挂职就是下来镀金的,对他爱搭不理。现在,我就盼着他上门,给咱支支招。”提起王成龙,曾经的贫困户陈布和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小王的帮助,现在咱挣钱的路子多着呢。”

“只有把产业丰富起来,致富的路子才会更宽。”这是王成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此他带着村民拓宽农产品种类,发展订单甜菜3000亩,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跨省引进北京油鸡1000只、草原大鹅2000只,协调建成8座反季节蔬菜大棚……休闲采摘、观赏果木、优质肉羊、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在嘎查里遍地开花。如今,王成龙正谋划着在村里办个农家乐,让村民当上小老板。

“小王哥的想法多,思路宽,给咱嘎查带来了很多新变化,也给我家送来了很多帮助。帮着我哥办残疾证,给我买电脑方便我学习,经常探望我82岁的爷爷……”刚大学毕业的张旭亮说起王成龙便滔滔不绝。

这正是王成龙的工作常态,平常他总是忙着走村入户,给大家讲政策、解难题,忙碌的身影遍布嘎查的各个角落。在嘎查里谁见到王成龙,都要跟他唠两句;赶到饭点时,村里人都要拉他到家里吃饭。

乡亲们的朴实、热情更加激发了王成龙的昂扬斗志。他靠着年轻人的一身“闯”劲, 探索出“党支部+科技养殖基地+集体经济”“科技特派员+合作社+贫困户”“科技特派员+示范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农货出得了山,村民才脱得了贫,乡村振兴才有希望,为此王成龙念起了“生意经”。他主动担当起推销员,多次组织大家参加北京、呼和浩特、赤峰等农产品推介会;主动对接每日优鲜、美菜网等电商平台,发展订单农业种植;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进行消费扶贫,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近300万元。

自驻村以来,王成龙从村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誉。谈及所取得的成绩时,王成龙却认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单位集体的付出。一人驻村,全单位出力,‘娘家’科技厅是我最坚实有力的后盾。”

驻村帮扶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王成龙深知这个道理,为了使嘎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他开始在田间地头挖掘培养一批种养殖乡土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从而激发带动乡亲们的致富热情。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让农民富起来、乡村靓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王成龙坚定地说。(记者  赵娜)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