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集宁和集宁战役系列谈(二):古老集宁路与现代集宁的嫁接

虽然金、元、明时的集宁在史料中均有记载,但集宁所在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却始终是一个谜。直至上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原察哈尔正黄旗的八苏木大土城(现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北)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才揭开了这个谜。

在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刻制的石碑——“大成至圣文宣王庙学碑”,碑上刻有“集宁总管府达鲁花赤”“集宁县达鲁花赤”等落款。集宁是在元宪宗时升格为集宁路的,元宪宗在位时间是1251年—1259年之间,而出土的集宁路石碑是在1312年刻制的,这在时间顺序上是与历史相吻合的。

经史学家考证,这一遗址就是金代集宁县、元代集宁路的遗址。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至此,金史中所说的集宁县,元史中所说的集宁路究竟在何处的疑云豁然开朗。

从古城遗址的规模和出土文物的情况判断,当时的集宁路是漠南颇为繁华的一座草原城镇,有的专家评价它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可惜,这样一座文明古城,和许多遗址一样,被战火与岁月吞没,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疑惑和无限的感慨。那么,集宁路与后来的集宁县是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集宁路遗址发现的同时,正在修筑平绥铁路。原设计在平地泉建一座二等车站——平地泉车站。但动工时,意外地受到当地天主教势力的阻扰。当局深感宗教势力的棘手,于是,只得将车站改建在平地泉村北10公里处的一个叫老鸦嘴的地方,这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因站名已备案,不便更改,于是这个老鸭嘴建起的车站仍用了平地泉的站名(见图5)。而原来的平地泉就被称作“老平地泉”了。

随着铁路的修建,车站的设置,原先不起眼的老鸦嘴很快就发达了起来。那么,平地泉怎么变成“集宁”了呢?当时的平地泉属民国察哈尔特别区丰镇县辖地,为了便于管理,1921年秋,丰镇县垦务局移局平地泉,更名为“平地泉招垦设治局”,筹备在此设立县治。当时的设治局局长杨葆初认为集宁曾是金代县名,元代路名,历史积淀深厚,而且寓有“吉祥安宁”之意,遂决定将“平地泉招垦设治局”更名为“集宁招垦设治局”。并呈报核准。

1922年2月,察哈尔实业厅正式批准这一更名呈报。从此,平地泉被集宁取而代之。那么,县名是怎样确定为“集宁”的呢?《绥远通志稿·卷一·中》说:“明年改县。又以平泉与它省属邑同名。爰稽诸古而易称云集宁”。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第二年(1922年)改设县治,又因为“平泉”与其它省的(某个)城镇名字相同,于是考证这里的古迹(指元代集宁路)而换称“集宁”。就这样,移花接木,张冠李戴,集宁的名称便沿用下来,而且渐渐光大起来。

一个消亡的古城和一座现代城市名称的衔接,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因为老鸦嘴距集宁路遗址近在咫尺,只有20多公里,且属集宁路所辖,两地历史文化背景完全一样。这种名称的巧妙嫁接,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试想,如果意大利的庞贝古城旁,至今仍屹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庞贝,那对庞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会产生何等的影响!

上世纪,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多次调查、清理、发掘,使集宁路遗址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并且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其正式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2、 3、 4)。然而,真正使其大放异彩的,是在本世纪初配合京呼高速公路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虽然这次发掘仅占遗址的一小部分,但其出土的文物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之丰富,在国内已属罕见。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自治区决定在遗址处建设遗址博物馆,并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在老虎山公园的二号山上,能看见耸立着一尊“集宁大成至圣文宣王庙学碑” (见图1)。那是上世纪末,有人把集宁路遗址上的碑移置其上的。我们应当感谢那些移碑的始作俑者,是他们把一段古老的文化与年轻的一穷二白的集宁联系起来,使集宁,更使老虎山呈现出迷人的文化色彩。

现在的集宁路遗址,市里设想将其建设成为“元代集宁路文化产业园区”。它是以元代集宁路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国内外具有的知名度为依托,着力打造以“元代边贸重镇草原丝绸之路”为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产业中心,构建乌兰察布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以此发展和拉动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作者 任致中)

[责任编辑: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