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聚合“文化力量”,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每一步

特约评论员/秦希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总攻令。聚合“文化力量”,我们将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激活乡土文化,为脱贫攻坚培根铸魂。“乡而不俗,土而不粗。”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激活乡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间,无疑有助于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更多贫困群众在乡土文化的滋养中动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传承非遗文化,为脱贫攻坚加油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传承非遗文化,将实现扶贫就业、非遗保护、文化振兴的多赢。“妙趣剪纸”“手工客”等手工艺类移动应用出现,就曾“吸粉”无数。甘肃定西农村妇女手工缝出的刺绣,更是成了游客争相抢购的“网红”文创产品。“非遗+扶贫”模式在让传统技艺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也推动着农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挖掘民俗文化,为脱贫攻坚凝心聚气。“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很多贫困地区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让有亮点的民俗文化走入生活、走入群众,将民俗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起来,贫困群众的“钱袋子”将越来越鼓。比如延安安塞通过开办民歌、剪纸、农民画和陕北说书等多种民俗文化技能培训班,重点招收贫困群众,就成功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筑牢乡村文化阵地,激发脱贫攻坚“文化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激发“文化力量”,必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壮大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就需要乡镇、村(社区)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两室一场”平台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也应身子向下沉、重心向下移、脚步向下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慰问演出、文化帮扶等文化文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激活乡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挖掘民俗文化,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秦希)

[责任编辑: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