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地评线】秦平:决胜脱贫攻坚,“文化”大有可为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出再动员再部署。红红火火的“文化+扶贫”,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聚合了强劲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就有不少贫困户靠一把剪刀、一支画笔创作出一幅幅灵秀、质朴的艺术品,增加收入,努力脱贫。

文化产业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文化与产业融合,脱贫攻坚既有“里子”也有“面子”。比如,农闲时节洛川县史家河村很多群众都从村非遗产业合作社领到毛麻绣制作任务。由于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销售格外顺畅,群众收入有了明显增加,136户贫困群众于2017年底顺利实现脱贫。从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技艺,文化产业发展将成助推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

文化扶贫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文化扶贫堪为“加速器”。比如,借助花灯歌舞、群口快板、相声、小品、渔鼓说唱等形式,文艺在广泛传递党的“好声音”的同时,就有助于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素质,提振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气神。

文化惠民让“获得感”更加实实在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并趋向多样化。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就身子向下沉、重心向下移、脚步向下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慰问演出、文化帮扶等文化文艺活动,传递着文化惠民的喜悦。这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决胜脱贫攻坚,文化大有可为。早在2015年,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就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提高。进一步加大文化扶贫力度,脱贫攻坚将更有底气。

“文化+扶贫”红红火火,让贫困群众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应有的力量,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秦平)

[责任编辑: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