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盟”与“旗”的由来、你知道吗?

很多人对内蒙古人称来自“某某盟”、“某某旗”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常常问:“啥叫盟,啥叫旗呀?”被问的往往也说不清楚。这里就讲讲“盟”与“旗”的由来吧。

清朝的奠基人是努尔哈赤。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女真族为满族。在这期间,内蒙古地区陆陆续续归清朝统治。这样,清朝作战时就增加了大量骁勇善战的蒙古兵力。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把蒙古各部都分成若干单位,这种最基本的单位就叫旗。

为什么叫“旗”呢?这得从女真族说起。在氏族制时期,只要出猎,不管有多少人,都要按氏族而行,每10个人为一个单位,各出一支箭,以一人为头目。这种组织叫“牛录”(满语)。后来,从努尔哈赤开始,把这种狩猎组织增大,改编为统辖300人的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此后,他又增大为更大的单位,叫“固山”(满语)。

1601年,他正式成立了4个固山;1615年,又设立了8个固山。8个固山约有6万人。8个固山各有旗帜,旗帜颜色各不相同: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因为有旗帜的缘故,汉语就把固山译为“旗”。我们经常说的“满洲八旗兵”,即来源于此。后来,清朝把归附它的蒙古族,也编为8个旗,叫“蒙古八旗兵”,旗色也是上述八种。这里说的旗,主要是军事单位,是适应打仗而设立的。 

它主要有三种性质:一是为了军事需要,规定适龄男子都要接受军事训练;二是行政单位,旗的最高长官称札萨克;还设有大小官员。三是相对固定的地区。所以,这种旗,不仅是军事单位、行政单位,而且是清朝赐给蒙古封建主的世袭领地。

那么,“盟”又是怎么回事呢?盟由会盟而来。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所以规定临近的各旗,每三年举行一次会盟(有时一年举行一次)。会盟的地点由政府决定,通常在便于各旗集中的地方。一经指定,这个地方就有了“盟”这个名称了。清政府曾把内蒙古分为49个旗,6个盟。每个盟都设盟长一人,副盟长若干人。开始,盟长是会盟的召集人,并不参与各旗的内部事务,更无权发布命令。清朝时,内蒙古地区旗、盟的具体名称以及其范围的大小,以及管事的多少,都曾有过不少变化。

现在,旗、盟这样的名称一直延用着,不过其内涵与清时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旗是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盟则相当于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地区以前叫专区。一个盟一般包括若干个旗那么大的范围,盟设有行政公署,行政公署是省或自治区的派出机关。

现在,内蒙古地区的盟,有的已改成了市,但作为历史的见证,“盟旗”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责任编辑: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