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来自海拉尔区救助管理站的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却把受助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这些孤苦无依者撑起了一方“安全伞”。这个团队就是海拉尔区救助管理站。

海拉尔区救助管理站考虑此次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救助对象普遍具有流动性大、可能自带多种传染疾病、经常出入人员密集场所等特点,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站内封闭式管理,切断外来传染源,并开辟临时隔离室,确保对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防止疫情因流浪乞讨人员发生扩散。同时,救助站制定巡查路线图,工作人员在零下30多度的低温天气里对城区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定点定位拉网式排查,确保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被及时发现和救助。

对所有来站救助人员,海区救助管理站都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为其发放防护用品并核查其行程轨迹。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工作人员还要到旅店、镇办和公安部门走访,将站内传染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使入住这里的人员都得到了亲人般的对待。工作人员通过为受助人员改善伙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衣物、换药疗伤等亲情服务,以及交流谈心、心理辅导,让这些无家可归者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救助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为一名流浪受助人员换衣服时发现他腿部受伤,便立即联系协调海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他处理伤口。受助人员感动地说:“真的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还在大街上。我是一名厨师,等腿好了,我义务给你们做饭吃。”

受助者朱某,黑龙江省某林场人,1995年在老家与他人发生口角用青石将他人砸伤。朱某以为把人砸死了,逃到海拉尔躲避了20多年。疫情期间,由于租住的旅店停业,朱某无处可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朱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没想到的是,经公安机关查证,因当年受害人受伤较轻,此案早已撤销。得知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将百感交集、精神恍惚的朱某接回站内救助,耐心地劝导。与此同时,救助管理站积极与朱某原居住地的公安部门和林场取得了联系,商定等到疫情过后,护送朱某到当地帮他办理户籍,恢复其公民身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海区救助管理站用责任和爱心为救助对象撑起了安全的保护伞,用行动彰显责任和担当让受助对象找到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