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非遗过大年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非遗美食飘香、非遗文艺展演精彩、非遗小物件吸睛……1月14日,内蒙古2020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主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中心、各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当日,各类和年俗有关的精彩活动轮番上阵,让整个城市年味十足。活动将持续到1月18日。

草原非遗轻骑兵赴贫困旗县展演

文艺展演

文艺展演

一走进内蒙古展览馆,楼门口的“草原非遗轻骑兵赴贫困旗县展演”活动便精彩启动开演,二人台、民歌、长调……演员们在寒冷的“三九天”演的卖力,观众们也看的津津有味。

“这是启动仪式,接下来我还要去贫困旗县进行展演,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给他们送去新年祝福和快乐。”一位科尔沁民歌演员说道。

这支“草原非遗轻骑兵”是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5个盟市下辖11个旗县抽调的50名非遗传承人和文艺演员组成,他们编排了传统音乐戏剧节目、传统技艺展示项目20个,准备赴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化德县等贫困旗县开展非遗展演下基层活动,为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广大群众加油鼓劲。

非遗年货走进生活

非遗年货展

市民选购

非遗传承人介绍蒙古族毡绣

选购崖柏精油产品

蒙古族配饰

自拍留念

写春联送市民

选购太阳花饰品

选购蜂蜜

卓资山熏鸡、赤峰对夹、四子王旗奶食……在展览馆二楼,“2020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挤满了前来观展购年货的市民。这里展示了从全区12个盟市筛选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类等120多个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组织了180多名传承人参展。展览包括“食在过年”“趣在过年”“美在过年”3个展区。

值得关注的是,1月17日,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将首次开放夜场至21时,方便群众参观。

零距离体验非遗传统工艺

现场做蒙古族毡绣

做糖画

非遗传承人向市民介绍非遗传统工艺

科尔沁绣娘展技艺

鼠年剪纸

年迈的额吉现场做蒙古族毡绣、非遗传承人糖画秀、绣娘大展蒙古族刺绣技艺……当日,在“传统工艺振兴——自治区试点项目成果展”中,12个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试点的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试点项目的19名传承人现场展示,为大家呈现非遗传统工艺的精湛绝妙,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年”祭火不容错过

腊月二十三祭火节,是蒙古民族古老的、重要的民俗节日。记者在当日的活动中了解到,1月17日(腊月二十三)18时~21时,内蒙古展览馆还将联合内蒙古民俗学会举办“同祭一撑火 共圆中国梦—腊月二十三祭火活动”,并作为展览馆“传统文化月月传”社会教育活动内容。

非遗动手做

学做面塑

非遗传承人指导儿童剪纸

小灯笼大技艺

在整个活动中,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只见他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有的在剪纸,有的在捏面塑,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活动期间,我们还开展了‘传统文化月月传’和‘传统工艺大课堂’,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认识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内蒙古展览馆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传统文化月月传”是内蒙古展览馆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在1月14日至18日期间,将集中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有“写春联·剪窗花—最红中国年”“勺为笔·糖为墨—最甜中国年”“绘福禄·秀花艺—最美中国年”“麦秸画·石粘画—最靓中国年”“品奶食·做点心—美食中国年”和“搓莜面·捏面塑—老味中国年”等。活动中邀请了非遗传承人通过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现场访谈等方式,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鄂温克族服饰人偶

马鬃绕线香包

另外,为振兴民族传统工艺、培育民族工艺品牌,内蒙古展览馆又推出“传统工艺大课堂”社会教育活动,组织传统工艺从业者开展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普及推广传统工艺,推动创新创意,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1月14日至18日,将开设面塑、蛋雕、剪纸、布贴画、马头琴制作、书画、国画、插花艺术等8个项目的传习活动。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