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引领强区之路

寰基生物基因检测室

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而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重点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强化政策和外脑支撑,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战略性、前沿性领域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撬动起澎湃的科技力量,助推高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能。

◆搭建创新桥梁 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019年11月3日,永真静平磁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AI智能质检机器人正在紧张工作,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包头的首次落地应用。这一新型技术探索性的实践应用,将推动包头稀土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磁谷”建设提速疾进。

作为全国唯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稀土产业转型的速度与质量,是传统产业转型的一杆标尺。

走进三隆稀有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1100摄氏度的金属镧电解质溶液正在炉槽翻滚,经过电解、提取、浇铸、脱模等近10道工序,一块块砖头大小的金属镧便制备完成,并广泛应用于稀土储氢电池的制造。该产品因一致性高、杂质含量控制严格、稳定性好,深受国内外上市公司青睐。

竞相发展活力迸发,在高新区,科技创新犹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势如破竹。

从全球首创抗菌稀土釉陶瓷,到走出国门的高科技陶瓷新贵,再到形成以超纯稀土、稀土着色剂、稀土光源、稀土特钢为代表的工业用产品矩阵,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创新产业园内,一项项创新成果正不断走出包头,走向全国、全世界,让“中国制造”扬名四海。

在创新发展的漫漫征程中,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现代化”的脚步一路阔步向前。

交大赛福尔“5N高纯氧化铝项目”首次制备出5N5和6N超高纯铝锭,实现了纯度超过5N5的超高纯铝锭的规模化生产,填补了国际稀土高纯铝制备技术空白。英华融泰一次性使用肺通气导入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希捷环保5万立方米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昊明稀土新型稀土动力电池在全国率先突破轻稀土高端应用关键核心技术,在纯电动公交车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科技创新一子落,经济发展满盘活。

在高新区,金蒙汇磁、英思特等稀土企业的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在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发展稀土首选包头”已在业内形成共识。铝铜产业中,震雄铜业、包头常铝积极开发超细铜拉丝、高精度铝箔等高端产品;华鼎铜业总投资17亿元的世界首条全底吹连续炼铜生产线投产运行,产能实现10万吨粗铜、3万吨电解铜,年铜精矿处理量达到50万吨。寰基生物、英华融泰等一批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北方股份下线的国内首台110吨NTE120AT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7台车可替代至少9台同型号有人驾驶车的工作量,整体收益率可提高49%。

在科技浪潮涌动下,高新区审时度势、先试先行,日益凸显的科技力量,正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羽翼。

◆激发人才活力 为技术攻关蓄力赋能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借助“外脑”提供智力支撑,有效发挥人才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特色,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奏响区域协同发展最强音。

在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包头拓又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领军者、80后“万人计划”人才赵欣正通过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合作,在工业机器人和伺服电机技术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该企业生产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成为我国南极科考站、紫金山天文台第一套风光互补供电设备,6轴工业机器人也已经进行了小批量试生产。

留美博士、国家特聘专家、内蒙古博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雄拥有全球领先的相变热超导、太阳能中高温集热技术,成功开发出太阳能光热光电和高效节能综合利用设备系列产品,填补国内产业空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成果“井喷”的背后,是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多年来的蓄势赋能与深厚积淀。

近年来,高新区充分发挥各国家级基地在财政扶持、人才培养、鼓励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优势,依托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内蒙古软件园、大学园、稀土专业孵化器等载体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营造出鼓励引进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全力当好招才引智的“红娘”。

积极拓宽引才渠道,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为统领,借助“中国留学人员西部科技交流洽谈会”平台、“海外博士包头行”等系列品牌活动,着力引进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品牌创建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拔尖人才和创业团队。截至目前,高新区成功吸引“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草原英才”“鹿城英才”等各类人才116人,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7支,海外归国人员398名。

高新区大力推行“427高新英才计划”,实施人才引进培育、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服务提升4大工程,落实27项重磅人才新政。设立1000万元的“稀土高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帮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自2006年起,累计对高新区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130家企业、近120人授予了“科研贡献奖”,发放奖金24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在科技创新勇攀高峰的道路上,高新区还加速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集聚发展,引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一带一路“中欧重点实验室”等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9个院士工作站、30余个企业研发中心及2000多名科研人员,全力助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

升级“内核”,集聚科技创新“原动力”;畅通“血脉”,筑好科技攻关“新通道”。如今,笃定前行,只争朝夕的高新区,正以更开放、更务实、更具活力的姿态,汇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科技力量,为科技创新输入源源新动能。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