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阿拉善盟消防支队扎根戈壁大漠谱赞歌

在内蒙古最西部的戈壁大漠上,生长着一种高大的树种,叫胡杨。这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金黄色,冬天为红色。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活着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胡杨成了不屈、悲壮、抗争、倔强、不屈不挠的象征,而驻守在塞外边陲的阿拉善盟消防指战员,如胡杨般扎根大漠、坚韧顽强、创新求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胡杨精神”的赞歌。

位置偏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不偏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4%。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环境最艰苦的盟市。全盟消防队伍共有125人,一线指战员只有69人。“辖区之间跨度大,人员又少,右旗和额旗两个中队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人,一套操法的打不了!”阿拉善消防支队参谋长张飞苦笑着说。

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西北端人烟稀少、幅员辽阔,土地贫瘠不适合大多数植被生长,百姓日用基本靠外地输入,这就给不怎么便利的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高速、国道、省道交通事故多发。作为11.46万平方公里上唯一的一支消防队伍长途警就像家常便饭,动辄一两百公里,甚至三四百公里,在这些长途奔袭中发生了形形色色的故事。

额济纳消防中队高国昌回忆说:“记得一次两辆货车相撞发生火灾,大概是凌晨,距离额济纳旗不到三百公里,一车木材,一车葫芦籽,为了确保中队战斗实力,我带着1车3人奔赴现场。”三个多小时的奔袭,木材和葫芦籽仍然猛烈燃烧,灭火药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消防员只能保护没有起火的车头,控制火势不要扩大,等待大型机械和其他增援。几个小时的精打细算水罐内的水还是马上见底了,天已经亮了,但是大型机械和其他增援力量还是没有到场。消防车缺水、缺油,消防员们不得不去五十余公里外的黑鹰山补充油水。“走到黑鹰山小油路尴尬的被三米限高拦下,只得绕行老路,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坎坷的路,五十公里跑了两个多小时。”这段经历至今让高国昌记忆犹新。联系现场交警得知大型机械已经到场,车头已经卸掉了,木材和葫芦籽已经摊在路基下的荒滩上,只是火还没有灭。等到再次返回现场已经是正午,一车水还是不能随意挥霍,高国昌和他的战友们只得一边用铁锹翻一边灭,等到确认全部扑灭已经是晚上了。短暂休息他们终于踏上返程的路,一昼夜的灭火有一多半都是在路上,饿了啃几口面包,困了颠簸中小憩一会,这起不怎么大的火灾是对战斗员耐力的一种考验,更是对驾驶员不间断战斗的一种考验。

在阿拉善支队,最让指战员头疼的就是长途警情了。有遮天蔽日的狂风,有滴水成冰的严寒,有平地煎蛋的烈日,没有信号,没有补给,没有增援,孤军的他们可能只有灭不掉大火的叫嚣声、遇难者的哀嚎声或是冰冷的尸体相伴。一车满载番茄酱的货车事故救援让他们小半年没吃番茄柿子一类的东西;一场两宿一天的严寒天气事故救援让他们常年备着大衣和发热贴;一起起长途奔袭的出警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额旗人民为祖国事业三迁的艰苦和付出。

“在阿拉善消防队伍,是我一生的荣耀。”采访中,李建晨说:“是它让我明白了心中坚守的信念,是它让我锻造了百折不挠的意志。”

环境差服务群众的意志始终不差

扶贫帮困是阿拉善消防支队的光荣传统。每年春节、学雷锋日,支队都要组织指战员到福利院、社区进行慰问,积极参加驻地生态建设,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资助贫困学生,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谱写了许多鱼水情深的感人事迹。

2014年2月16日,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一牧民家发生火灾,房屋、财产顷刻间化为废墟,一名5岁男童也在火灾中不幸身亡。额济纳旗消防大队及时出警,奋力扑救,很快扑灭了大火。火灾发生后,受灾牧民悲痛欲绝,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火灾无情人间有爱! 阿拉善支队高度重视,组织全体指战员进行“爱心捐款”,指战员踊跃捐款,在很短的时间就募集到了2万多元的捐款。支队领导亲自把爱心捐款送到了受灾牧民手中,并鼓励他一定要面对现实、好好生活。在消防指战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受灾牧民很快盖起了新的房屋,生活逐步走向了正轨。

原支队蒙古族干部嘎布亚图,转业后在额济纳旗承包了1万多亩荒沙地种植梭梭,主动参与家乡生态建设。2010年6月,额旗遭遇高温干旱,嘎布亚图种植的200多亩梭梭林因浇不上水,眼看就要旱死。嘎布亚图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找到了额济纳旗消防大队。没想到大队领导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求助。大队领导对嘎布亚图说:“老嘎,服务驻地群众发展生态建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何况你还是我们的消防老兵,你这个忙我们帮定了”。大队马上安排车辆为嘎布亚图送去了4车水,干渴的梭梭苗,饱饮救命水后,抽枝吐绿,又恢复了生机。

从此之后,额济纳旗消防大队与嘎布亚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季大队都帮嘎布亚图种植梭梭、浇水。几年后,嘎布亚图承包的荒沙地里,黄色逐渐退却,绿色铺展开来,漫漫沙海中出现了一片数千亩的绿洲。消防队伍的关心与帮助,让退伍多年的嘎布亚图重新找回了组织的温暖。嘎布亚图也把队伍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回到消防大队为年轻战友们讲队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身份变建功大漠的初心始终不变

改革如同澎湃的巨浪,激荡着每一名消防员的心。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身着火焰蓝,这是一次华丽的换羽重生,红门钢铁男儿的这次转身,将会被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无论身份怎么变,红门男儿铁心跟党的赤胆忠诚不会变,矢志为民的根本宗旨不会变,逆火前行的战斗精神不会变,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不会变,出生入死的战友情谊不会变。

2018年10月31日下午18时15分,阿左旗雨露花园小区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两人被困,情况紧急。接到报警后,左旗消防二中队丛家巍带领队员们即刻赶赴现场。“到场后经现场外部侦查发现,位于三楼的起火房间窗口有大量浓烟涌出。且火势正由阳台窗口向上层蔓延。我立即下令展开搜救行动,当我们到达起火房间时由于屋内火势较大,浓烟滚滚,能见度几乎为零,我带领一名消防员组成的搜救组在内攻组水枪掩护下进入火场内部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当时火场内部烟雾弥漫,温度极高。热辐射将房顶装饰物以及塑料吊顶炙烤变形,随时可能掉落。几名指战员在黑暗浓烟中摸索前进,在寻至主卧室时发现两名几近昏迷的被困人员。被困人员情况特殊,是母女二人,母亲有精神障碍,孩子才四五岁,根本无法自己逃生,也不能配合消防员的搜救,给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孩子的父亲在门外焦急的呼唤,母女二人已经快要失去意识,浓烟炙热的火场当中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希望。当时情况紧急,丛家巍立即将自己的空呼面罩佩戴给小女孩,顶着浓烟与高温将其抱出火场,将其交予医护人员,并与其他消防员救出另一名被困者。由水枪手将火势顺利扑灭,确认已无复燃可能后,才为此次惊心动魄的火场救援行动划上了一个句号。

多年来,阿拉善盟消防支队全体指战员驻守祖国北疆,爱撒贺兰山脚下,情注戈壁大漠深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宗旨,用真心真情浇灌着双拥爱民之花,用血肉之躯和一腔热血换来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用矢志不渝的忠诚锻铸出了永恒的边陲消防忠魂。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