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她用红色收藏讲述“初心故事”

斯庆花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藏品。

但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沉静、走路带风的老人,曾是鄂托克前旗人人夸赞的“红人”。斯庆花1977年便被内蒙古日报蒙文版报道过,先后获得“中华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盟模范党员”“全盟文明户标兵”“全旗党的妇女先进生产者”等上百项荣誉,曾连续30多年担任嘎查妇代会主任,旗第一届至第四届人代会代表,旗第一届至第五届党代会代表。

在这个被老人拾掇得干净整洁的小院儿里,一排红色的房子格外惹眼。打开门,一幅幅藏品填充了所有的墙壁和展柜,原来是一个红色展厅。移步而行,可见展厅分为信仰的光芒、谦藏的荣誉、家风和传承、绵绵的信念四个单元,展(藏)品中最显眼的便是毛泽东同志的各种画像、徽章,还有自己所获得的奖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文献。这个展厅,隔三差五就会来人,全部是免费参观。“妈妈最爱的收藏便是毛主席画像,从我记事起,每年她都买,而且不让我们随便乱动这些画像。”儿子杨丹碧对小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

1959年,20岁的斯庆花完婚,两间沙蒿顶子的土坯房,两个小木箱、一件羊皮袄、一套被褥、一张羊毛毡,便是全部的家当。因为吃苦耐劳,斯庆花很快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劳动能手,她带领广大妇女科学种养、治沙种树。在1972年3月,33岁的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种来自信仰的力量给了她更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担任大集体饲养员期间,她的手上没有死过一个羊羔,创造了100只母羊100只羊羔的记录,连续多年无人能破。为了照顾羊羔,斯庆花可以整夜顶着彻骨的倒春寒守在四处漏风的羊圈里,照看着小羊,不让它被狐狸叼了去。荣誉接踵而来,“农业学大寨先进牧民”“全旗造林绿化先进个人”“杰出牧民”等称号带着斯庆花一次次进入高光时刻,但她却一直淡然面对,她对家里人说:“我是党员,我多干点应该的。”

时光荏苒,从温饱到富裕,从普通牧家妇女到全旗第一个“全国三八红旗手”,中间不论经过怎样的艰难窘迫和高光照耀,斯庆花都没有中断她的“爱好”:每年过年时,斯庆花都会买一张毛主席的画像,端端正正地挂在家里的墙上,那曾经是她们每一个新年都必挂的。旧的画像拿下来,小心翼翼地卷好、包严实,放置在房梁上——以示崇敬。

久而久之,全家人都养成了红色收藏的好习惯,有时看到邻居家有这样的挂图,她们都不惜高价买下来,整整齐齐地装裱起来。年积月累,居然默默保存下了200多幅毛泽东同志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画像,和相关徽章、实物100多个。60年来,房屋三迁三建,老物件丢的丢、扔的扔,但唯这些画像,除了岁月留下的泛黄印迹,始终不曾损坏。前两年喜迁新居时,斯庆花看着满满几大箱子画像,心里跳出了一个念头。2018年,她花费了50万元,自建“信仰·荣誉”红色展厅,她想将这些红色信仰的象征“晒”到更大的“朋友圈”。

历经风雨更迭,斯庆花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的教育深深刻在了她的心里,也让红色信仰代代相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后,斯庆花和丈夫凭着勤劳肯干,小日子很快有了起色,但嘎查里谁家有困难,他们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贫困户没有羊,他们就把自己的羊送给人家,邻居盖房子没有木头,他们把家里的木头送过去。这样的好人好事儿,却在斯庆花的脑海里并没有刻下多少记忆。因为,她总是信奉一个原则:“帮就帮了,我是党员,这样做应该的嘛!”“经常看妈妈帮别人家干活,其实我还是很反对的,因为她得过肺病,自己身体也不好。”杨丹碧说,但他根本没法劝阻母亲。

“能干、心眼儿好、热心肠,谁家有困难她都看不下去,我们这些亲戚就更不用说了,没用她帮过忙的还真不多。有的家庭困难孩子上不了学,她主动揽过来,每年给资助,真是我们这个大家族里的学习榜样。”远方的亲戚乌东高娃这样评价斯庆花。

在斯庆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红色信仰润泽着整个家族,代际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上进,培育出了人见人羡的好家风。2019年,获得自治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9年,鄂托克前旗妇联在斯庆花家挂牌成立全旗首个巾帼微家——红色精神·巾帼微家,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将其列为红色教育研学点。从此,斯庆花的红色展厅成为更多人传递正能量的阵地。

60年韶华易逝,60年信仰长存。就是这样一位朴朴实实的牧民,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丹心故事。而屹立在草原深处的红色展厅,那些珍贵的藏品,融汇了她全部的心血。采访结束时,斯庆花坦言“:我没有念过书,但我知道今天的好生活都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我要让后辈们记住这一点。”朴实无华的话语里,闪动着一颗熠熠生辉的初心。◎文/图《鄂尔多斯日报》记者张晓艳马利军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