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金秋时节话丰收

“霜雕红叶欲秋分”,中秋节前的一场秋雨洗出了碧蓝的晴空,染就了彤红了秋叶。“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赏罢中秋月,这就该迎来了秋分节令。

“秋分者, 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和秋分是一年中两个阴阳平衡的日子,秋分过后逐渐昼短夜长。这个时节“好是秋晴风日美”,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天地间静谧而寥廓,“山明云气画,天静鸟飞高”。霜醉丹枫,露白草木,田野中绚丽而多彩,“玉露催收菊,金风促剪禾”。秋分之后,大田作物陆续成熟,真正的丰收时节不远了。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这一天成了喜庆丰收的好节日。

这一时节,在江南水乡是“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的秋景;在山乡村寨是“霜晚人家千橘熟,秋晴江上数峰青”的风景;而在我们古敕勒川上则是“出边弥弥水溪流,夹路离离禾黍稠”的景象。在我的家乡托克托县,秋风时节辣椒红得像喷薄欲出的朝阳,葡萄紫得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玉米黄了,高粱红了,糜黍弯腰了……“且将一笑悦丰年”,农民脸上即将收获的笑容和喜悦,是秋分时节最美丽的秋色。

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丰收这个字眼太敏感了。听到“丰收”这两个字,打心眼里感到喜庆:硕大的粮斗上贴着鲜红的“丰”,斗里盛满了颗粒饱满的五谷杂粮,还有小麦、糜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禾穗,老农的脸上洋溢着如朝阳般温暖的笑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庄户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不就图一个好收成,眼看收获在眼前,“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禾”,能不高兴嘛!

不同的年代,对丰收的理解是不同的。“只愿年丰饱吃饭”,我小的时候,丰收对庄户人来说是能吃上一顿饱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双水村“打枣节”,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丰收节,在那个为了填饱肚子的年代,有人吃枣吃到呕吐的地步。我小的时候,也听到有人以夸饭量自豪:在生产队盖房子或挖渠的时候,吃饭时某人能吃二十五个炸糕,某人能吃近一百个饺子……那个时候过年贴春联时人们在粮仓上贴的是“五谷丰登”,在饲养院里贴的是“六畜兴旺”。秋收之后人们从生产队里分米分面分土豆,分油分肉分糜黍,尽管分到的粮食有限,有时甚至支撑不下全家人一年的口粮,但分到粮食也要小小庆祝一下:蒸一笼糕,杀一只鸡,买几两散装白酒庆祝一下。

包产到户之后,农村迎来了真正的丰收,这个时候丰收就是一天比一天富起来的好日子。我生长的团结村在黑河故道上,这里适宜种植枸杞树。包产到户后村民们大量种植效益可观的枸杞树,种植最多的人家有十几亩,产量数以吨计。刚刚进入八十年代一两年,村里就有好几个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大多数村民靠种植枸杞翻盖了新房子、新院落,娶了新媳妇。每年秋分时节,正是枸杞出售的旺季,村里来了不少浙江、河北等地经销枸杞的客商,卖菜的、卖肉的、卖衣服的……做小买卖的都往这个村里扎堆。“农家自足丰年乐”,村庄里人声喧哗,空气中飘散着诱人的炸糕和炖肉的香味,这是丰收的味道。

如今,乡村的丰收又上了档次,村民们在生活富裕的同时希望乡村的产业更兴旺,住宅更舒适宜居,乡风更加文明。中秋节前我在呼和浩特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和楼房里一样的室内水冲厕所。村民们高兴地说,别小看了这事儿,过去城里的儿孙们回来,都不愿意来村里过夜住宿,就是因为上厕所太不方便。厕所改造好后孩子们也乐意往回跑了。在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一段时间,内蒙古西部不少农村整饬一新,迎接游人的到来,旅游业成了农民们收获的新渠道。越来越多的村道都硬化了,汽车正开始向农村普及,住在村里打工在城里,新一代农民对丰收的理解已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时代不论如何变,一些庆丰收的习俗是不会变的。“待得年丰饶一饱,大家买酒醉溪桥”,喝酒是最平常的庆祝方式,“年丰场圃足鸡豚”,秋收这几天大家互相帮手,一块儿喝酒一块儿收割。我一直难忘在农家院里炕头围小酌庆丰收的感觉,当酒酣至陶陶兀兀时,远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近处是时蔬满畦的小院,院子里“羊要高为栈,鸡当细织笼”,真个是“翠微掩映农家住,水满玉溪花满树。青山随我入门来,黄鸟背人穿竹去”的世外桃源。“鸡豚白酒乐丰年”,如果是丰年,更要庆祝一下,要好的农民围坐炕上,饮酒聊天之际杂以农家院落里的鸡鸣犬吠之声,真是“桑柘影深,鸡豚香美,家家人醉”。

“年丰俗美多余暇”,忙里偷闲时,唱大戏,庆丰收,也是呼和浩特市附近农村的习俗。内蒙古西部农村的农民大多是当年“走西口”人的后代,每年中秋节前后请来剧团唱一台戏,这样的习俗沿袭多年。清代王循在其《归化城》中有“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市入丰年”的诗句,说明清乾隆年间呼和浩特一带就有看戏庆丰收的传统。前两天我回到家乡团结村,村里请来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晋剧院的演员,那一夜唱的是传统剧目《明公断》。一代又一代庄户人看着同样的剧目,这样的剧目大半是奸臣害忠良、公子戏姑娘的剧情,这样的剧目村里人们百看而不厌,涵养并形成了乡村的道德规范。一代又一代的农人就爱看铁面无私的包大人铡掉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就爱看《金水桥》里秦英打死仗势欺人的国丈詹太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有着完整的乡俗和礼仪,这种乡俗和礼仪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乡民的行为,丰收后的乡村更能体会到古俗之美,正是“年丰顿觉民和乐”。

“太平时节岁丰登”,丰收是一种景色,你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秋分时节里,收割机在希望的田野上进进出出;丰收是一种心境,你看“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的城镇村落里,农民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来来往往。

“年丰远近笑语乐”,在农民的眼里和心里,秋天没有悲凉和寂寥,只有丰收和喜悦。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