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开鲁县:小玉米撬动大产业

通辽市开鲁县玉米深加工产品实现由淀粉、酒精初中级加工向酸、糖、醇、胶、药精深加工升级,深加工产品达160个,产业层次逐步增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全部达产后,年可转化玉米50亿斤,产值达270亿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就业6000余人。

开鲁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产粮大县”,年产粮食30亿斤以上,其中玉米占95%以上。

如何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在大力推进稳粮增收的同时有效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迈进步伐?20世纪初,开鲁人在一株小玉米上做起了文章。利牛生化、百年酒业等本土企业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白酒、淀粉等产品。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玉米深加工停滞在不温不火的尴尬阶断。

如何打破发展瓶颈化蝶重生?开鲁人把目光锁定在了招商引资上,借力发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领导率队招商、全民招商,一时间激发起全县上下强烈的发展共识,一把手推进、一盘棋统筹,“软硬兼施”优化服务,把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安商的“金字招牌”,吸引客商到开鲁投资兴业。软件方面,该县实行“三个一”管理:即一位县处级领导包联、一个部门推进、一名干部长期负责联络,全程代办前期手续、及时解决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开招商政策、审批要件、办事流程,将380项依申请办理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分流转办、综合出件”,工商注册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硬件方面,争取地储粮和临储粮指标、争取大用户直供电政策、引进热电联产项目、鼓励企业自建电厂……多措并举保障企业原料供应,降低企业用电、用汽成本,积极打造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成本洼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08年以来,玉王公司、黄河龙生物、华曙生物、开药集团、圣雪大成、华北制药、精晶药业等一批玉米生物科技企业相继入驻开鲁。到目前,短短十余年间,玉米深加工企业从最初的两三家发展到二十多家,产业链已由玉米单一加工向玉米粒、玉米芯、玉米秸全株加工转型,形成了抗生素系列、维生素系列、酒精和燃料乙醇系列、绿色食品药品添加剂系列、氨基酸系列、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副产品系列产业脉络。产品实现由淀粉、酒精初中级加工向酸、糖、醇、胶、药精深加工升级,深加工产品达160个,产业层次逐步增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全部达产后,年可转化玉米50亿斤,产值达270亿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就业6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2.6万元。

一株名不见经传的小玉米,从农田走向车间,完成华丽蜕变,成就了开鲁县支柱产业的链条式、集群化发展。

多年来,开鲁县主要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大家发展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的初心和决心没有变,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特别是今年,开鲁县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有了里程碑式发展,峰峰生物、凯源生物、华欣药业、安洲药业等11家投资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接连落户开鲁,并相继开工建设,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产业发展,科研先行。开鲁县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人才优待政策,培育形成了以玉王玉米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浙江圣达微生物发酵研发中心、昶辉生物医药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黄河龙微生物发酵研发中心、华曙生物工程研发中心为骨干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联盟和研发联盟,获得“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先后成功申报承接“十三五”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有力促进了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玉王公司先后研发出13个变性淀粉产品,其中9个已投入生产,两项工艺及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开鲁县已走出了一条玉米“种、销、加”三位一体的产业化集聚发展之路,力争到“十三五”末,玉米深加工产品达到200个以上,实现产值千亿元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