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察哈尔火山群】壮美火山草原

火山草原,这里特有的地质景观。

这里是祖国正北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部的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在这里拥有一处低调的高品质火山景观——乌兰哈达火山群(察哈尔火山群)。这火山群是遗落在内蒙古高原的火山景观。这里的30多座火山犹如串珠状分布在草原上,平坦的地势让火山的完美身姿展露无遗;这里的火山群喷发时间近,是内蒙古高原南缘最年轻的火山群,火山体态挺拔秀美。这片火山群是火山家族中的“奇葩”。

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经历了两个地质时期的火山活动,分别是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前)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以来)。火山群涉及面积约400平方公里,都是第四纪晚期火山作用的产物。这里的这种火山喷发方式在国内极为罕见。乌兰哈达火山群的典型性和稀有性,更是具备了成为“火山地质教学研究基地”的良好条件,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博物馆。每年夏季,这里绿草茹茵,鲜花遍野,凉风吹过,花香扑鼻沁心。

驱车行进在这一望无际的火山草原上,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牛羊其间、骏马奔驰,视线所至,绵延不断……。眺望远处,蓝天、白云、绿草眏相融辉,就像绿地毯上的一幅“大美草原”图一般,天地相连,触手可摸,心旷神怡。

每年的6月到8月,是我们这片火山草原的最美之季,也是旅游人数最旺的季节。这里一到夏天就特别凉爽,平均温度是人体最适宜的体感温度,常被人们美称为“草原避暑之都”。应该说,这里是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的重要区域,是酷热季节下人们的理想避暑胜地。

我看过了《中国国家地理》(总第622期)一文对我们这里火山草原的专业性描述,它是这样说的,“火山遗迹随处可见,纽带一样的熔岩流上开着大大小小的花朵。这里是乌兰哈达火山群的中心,已经没有喷发时那波澜壮阔的景象,但这些遗迹足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并时时被旺盛的生命力所震撼。从火山流淌而出的熔岩流规模宏大,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流淌,前缘抵达白音淖尔一带,并堰塞三股水等水系形成了一系列堰塞湖。火山堰塞湖位于火山群南缘,宛如一串珍珠镶嵌在火山周围。堰塞源附近植被茂盛,湖中是水禽聚集的天堂,也是维系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

在行进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系列挤压带、胀裂谷和塌陷谷的发育是乌兰哈达火山群熔岩流的又一特征,挤压脊保存完好,形如海浪中的波峰,直岩流向蜿蜒展布,长数百米到千余米”……。“不是每个人都爱逛博物馆,但多数人无法抗拒直观的‘美’。由形态完整的火山锥、蜿蜒的熔岩流、精巧的堰塞湖、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组成的景观群,配上高原特有的阳光、蓝天、白云、绿草,于旷远中见雄奇。深秋时节,火山群脱去绿装,炼丹炉上的火山岩呈现风华后的暗红色,睢体上呈现出放射状的裂隙给人熔岩奔涌的错觉。到冬季,火山口被雪覆盖,望之与日本富士山相似”。

站在火山群高处向下看,可以望到火山群区域最大的乌兰湖少海子,还有较大的白音淖海子和莫石盖淖海子两处火山堰塞湖。这也是这片火山草原上美丽的生态湿地,也是我们这里重要的火山地质遗迹。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大地的“雕刻师”,熔岩流所到之处留下形态各异的熔岩雕塑,柱状节理和熔岩积堆随处可见。

在这里熔岩流结成了气势磅礴的“石河”、“石湖”、“石海”,有的阻塞水系形成了火山堰塞湖,有的变成了一批翻花石,又有长条挤压脊纵贯其中,一时间会让人联想到当年那“石浪翻滚、石涛拍岸”的景观。

就是这座火山群,直到2012年才被国内外火山学术界所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项目组10多人,在乌兰哈达火山群进行考察。这是一片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火山群。

察右后旗是中国绿色名旗。听生活在乌兰哈达火山群周边的老人们说,很早以前,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左右的时候,这里水草肥美、植被丰裕。好多草都是羊牛马喜欢吃的“好草”。这也是这里羊肉好吃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种植在这里的马铃薯,被人们誉称为“火山养出的土豆”,这种“土豆(马铃薯)”人们好吃爱吃,也被人们称为“全营养食品”,成为生活在这里人们的主要“粮”和“菜”。在这里培育种植的“后旗红”牌马铃薯在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通过了5A级国际品牌认证。也给这里种植、销售马铃薯的人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察右后旗钻出火山温泉啦!”这一消息,让察右后旗人激动兴奋。据介绍,从2013年开始,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地热勘查项目是由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承担实施的。今年成功钻探出温泉,井深2008米,稳定出水温度达29度,每小时出水量达40吨,水中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水量、水温”都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这一资源的发现无疑又给这片火山草原增添了亮丽,也给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它将与养生度假、蒙医药浴等相结合,打造高端“察哈尔温泉旅游度假村”精品景观区,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将会给生活工作在这片火山草原上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

是啊!亮丽火山草原,是我们的优势自然资源,也是我们的产业发展优势,更是我们察右后旗的一张亮丽名片。我真心期待我们每一个察右后旗人,通过那美丽的“传说、歌谣、故事、文学、诗歌、书法、美术、摄影……”,讲好“察哈尔火山草原”故事,讲好察右后旗故事。通过一缕缕文化元素的相融合与相融汇,让这片火山草原上的“一砂一石、一草一树、一砖一瓦、一水一湖、一羊一马、一薯一牛、一花一鸟”都变的更美丽、更广阔、更深遂、更厚重、更悠久、更亮丽。让在这片火山草原生活的人们更加富裕、更加健康、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美景,总是给人们带领精神和物资的财富。旅游文化产业就是一项富民产业。人们在旅游中总是眼看“大自然”、心想“大文化”。旅游一直就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从来就是旅游相伴而彰显的内核。“旅游与文化”是一对天生难分的“融合体。我记得,有人这样说,要想做好旅游业,需要的是人人都有一颗文化的心。一句话,就是需要文化与旅游的真正融合。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如果我们经过努力,通过文学艺术创作,用电视剧、电影、专题片的文化形式将火山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再现给人们,那将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能让旅游者在参与中感受到火山草原的魅力,在体验中彰显出文化的实力;让察哈尔文化在自然景观与地质遗迹双载体中得到“灵魂”般的“显丽和显美”。

这么好、这么美、这么有价值的一片“火山草原”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大“宝地”。开发旅游,建设景区,打造亮色。这应该是我们需要多思多想、多做多说的一个话题。让这片“宝地”真正为我们这里的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火山神韵,草原神奇,积淀成对察哈尔火山草原重重的眷恋!每每独自站在火山草原上,用心感知那火山草原的“广阔、壮美、奇特”,深深地被这苍茫大地所吸引、所舒展、所好奇。看着那火山草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只能用散文来刻画我与火山草原那般无声的契合、那般天地相融的壮丽、那般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对家乡故土——“壮美察右后旗、亮丽火山草原”的热爱。

是的!美丽的火山草原。这片大自然创造的千古名胜!在各族人民“辛勤、智慧、创新、绿色”的建设下,一定会更加绚丽、更加富饶、更加耀眼,以崭新的美姿和亮丽傲立于祖国的北疆。(文/王树明)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