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不忘初心再出发 牢记使命勇担当】这里的乡村不“寂寞”

夏日的巴丹吉林沙漠,用热情似火的胸怀拥抱着来自八方的游客。与热情的沙漠交相辉映的,是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额肯呼都格嘎查的热闹场景。

平坦的村路两旁绿树成荫,幢幢风格独特的砖瓦房错落有致。青砖黛瓦,袅袅炊烟,这里仿佛就是梦中乡村的模样。

置身于嘎查古香古色的农耕博物馆,土墙、大炕、农具一应俱全,一幅农耕生活场景图浮现于脑海。走在嘎查农家乐一条街,“王家大院”“麦香村”“菊梅饭庄”的牌匾分外引人注目,来自宁夏、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的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农家乐门口。

迈入“王家大院”的大门,院里的一番景象惊呆了刚从沙海中徜徉而来的游客。院内植物、蔬菜绿意葱茏,小桥流水下鱼儿自由遨游,数名游客坐在茶座享受着安静时光,似乎从茫茫大漠穿越至热带雨林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老板王润和忙上忙下,黝黑的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好些城里人都喜欢在农家乐聚餐,旺季时,我家饭庄天天爆满,好多人是从网上预定的。”自从经营生态农家乐以来,王润和家的日子越过越充实,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每年能收入20多万元。

额肯呼都格嘎查党支部书记吴明瑞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嘎查确立了以“宜居宜游”为目标,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农牧家生活为主,发展特色产业,搞活三产的嘎查发展新路子。通过发展农家乐,家家户户都走上了富裕路。此外,嘎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打造了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如今,“走路不沾泥、开车不陷坑、读书条件好、活动更舒畅”是嘎查的真实写照。

离开额肯呼都格嘎查,记者驱车在戈壁公路上继续前行。茫茫戈壁滩上,不知行走了多久,一座整洁干净的村庄映入眼帘。这是阿拉腾朝格苏木的查干通格嘎查。

一进嘎查,记者就看到了烈日下忙碌的外来农户邹熙。这位来自甘肃的精明外来户,是嘎查的合伙人。

“嘎查有40座暖棚,一直没有充分利用。今年,我们引入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这是一个用秸秆替代化肥、疫苗替代农药的新技术。通过这项技术种植出来的蔬菜,不但长得快,营养和抗病能力也会大大提升。”查干通格嘎查党支部书记孟兆兴说,这项技术在甘肃运用得比较成熟,我们与有种植经验的邹熙合作,就是要将这项技术在我们嘎查广泛应用。

邹熙告诉记者,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说什么也要把好的技术在嘎查里推开,带动大家种植高端蔬菜,并把蔬菜卖到大城市去。

产业旺则乡村兴。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牧区生产力的进步,就没有农牧民稳定持久的富裕,也就没有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今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近年来,阿拉善右旗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驼产业、旅游业、沙产业等特色产业,构建形成了“一苏木一特色,多嘎查多品牌”的产业格局和“一品”突破、“多品”开花的良好态势,引导扶持成立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17家,挤奶驼养殖户207户,沙产业合作社49家,建成“大漠人家”品牌旅游驿站110个,为农牧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此外,针对农牧区“小、散、远、弱”的实际,阿拉善右旗统筹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着力补短板,增强发展后劲,使农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

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比活动,涌现出一批生产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和文明典型;

完善村规民约,创新出台嘎查村公共设施后期管护机制,组建了嘎查公共设施管护队,保证农牧区基础设施“建的好、管得住、可持续”,农牧区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补奖等政策措施,全旗7000多万亩草牧场得以休养生息,植被覆盖度提高到22%—24%。

绿草飘香,碧野如茵。漫步在阿拉善右旗农村牧区,一幢幢错落有序、设施齐全的新村舍展现着生活甜蜜、产业兴旺的新图景;步入田间地头和大漠腹地,片片披满新绿的生态绿洲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勾勒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如今,这里的乡村,不再寂寞。

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俊在 梁亮 刘宏章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