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脱贫攻坚 呼和浩特这样做

王兰成,男,汉族,53岁,家中共3口人。妻子范三毛45岁,三级智残,患有妇科病。儿子王晓飞21岁,四级言语残疾,在家无劳动能力。现居住在羊场湾自然村,有耕地42.9亩,其中水浇地20.51亩。住房面积40平方米,砖木结构。2014年经村民评议、村两委公示等程序因病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以来,针对致贫原因,采取生产发展(旱地变水地)、产业收益分红、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多项政策,于2015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正常脱贫。

李根威,男,汉族,67岁,家中两口人,妻子郗兰兰,因病致贫,入住幸福院,房屋面积35平方米,砖木结构。2017年经村民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该户致贫原因,采取健康扶贫+生产发展(养殖)+社会保障兜底+公益岗位等多项帮扶措施,于2018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正常脱贫。

……

在武川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上,每位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电子档案,包括家庭人口、致贫原因、脱贫状态等等。输入贫困户姓名,贫困户的档案信息便一目了然。

全力打通产业扶贫“主渠道”、着力织密精准扶贫“保障网”、借势借力开辟社会扶贫“新途径”……王兰成和李根威只是呼市精准扶贫从“建档立卡”被精准聚焦,到精准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进而享受到“老有所养、安居乐活”的贫困人口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呼和浩特市共减贫4611户、8986人,1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今年,武川县、清水河县也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我市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为260户、58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6%。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产业扶贫方面,我市大力培植发展了食用菌、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紫花苜蓿、甜玉米、草产业、扶贫林果基地以及奶牛、肉羊、肉牛、肉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不断在农企利益联结上下功夫,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通过参与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供应等领域,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受益。

为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我市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为29946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了基本医保;落实住院报销“两升两降”政策,实现了县域内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推动建立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基金构成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重”医疗保障机制。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部署,通过逐户、逐人、逐病调查核准,全面摸清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实行分类救治,扎实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2019年上半年共救治657人,救治率为100%。针对慢病患者,优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慢性病应签约人数是29973人,已签约29409万人,签约率98.92%。重病兜底保障方面,截至今年5月底,贫困人口住院救治2006人、累计救治2193人次。

与此同时,我市精准推进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以及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全市义务教育的辍学率为0.03%,远远低于国家要求标准。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市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除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市政府各项资助外,各旗县区还出台了针对本地区建档立卡学生的资助政策,进一步保障了建档立卡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从根本上杜绝因贫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已下达学生资助资金共计1.89亿元,惠及学生11.83万次。在就业扶贫方面,我市各地大力开发保洁、护林、养路、安保等公共服务性岗位,托底安排扶贫对象转移就业。根据大多贫困劳动力不愿背井离乡的实际情况,各旗县区大力开发保洁、护林、养路、安保等公共服务性岗位。强化就业服务,促进扶贫对象转移就业。积极与北京门头沟区劳务协作对接,为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和技能培训平台。在生态扶贫方面持续推进清水河县百万亩林果基地、和林县30万亩经济林、武川县草本中药材和油用牡丹、土左旗经济林等建设项目,实行生态果园及林下养殖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针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我市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完全兜住贫困人口返贫风险,目前,全市未脱贫258户、584人已纳入农村低保198户、385人,累计发放资金36.02万元;纳入特困人员供养2户、2人,累计发放资金0.48万元;纳入临时救助64人,累计发放资金4.35万元。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