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首批评选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段丽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5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科协、内蒙古科技厅、内蒙古国防科工办等四部门联合召开2019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最终评选出2019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20名,其中10名推荐为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内蒙古科协联合北方新报融媒体对我区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进行展示,旨在引导和激励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排名不分先后)

  布仁巴图 男,蒙古族,1962年出生,辽宁省阜新人,中共党员。从事蒙医血液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2年,使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管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自治区领先水平。现任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18个专业49个病种蒙医临床路径》《18个专业49个病种蒙医诊疗方法》《蒙医临床路径》《龙树医学三著》《蒙医内科学》《脑血管病防治问答》《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部专著,持有专利1项。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突出贡献者、内蒙古民族大学首届“科尔沁学者”,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栀子苷通过GATA1/ADRB2信号轴促巨核细胞分化在蒙药齐顺保利尔治疗ITP中的机理研究》《miRNA在蒙药齐顺保利尔治疗ITP中的调控和分子机制》等2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蒙医药治疗银屑病、脑梗塞恢复期、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色疗法的临床评价研究》、国家卫生部“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蒙医诊疗技术标准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蒙医诊疗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肿瘤精准治疗院士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研究项目《蒙药复方药效评价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蒙药生血康胶囊的开发与研究》等项目。

  高振江 男,汉族,包头市人,中共党员。 现任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植保土化室主任,兼任中国植保学会会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自治区青联委员等职。1985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毕业分配到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2003年破格被评为研究员。主持和参加的30多项科研项目,14项通过省、市级鉴定,17项获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际金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3项、市级11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深入生产第一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999年入选自治区跨世纪321人才。2000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和2004年分别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2005年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王永福 男,汉族,1968年1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中共党员。 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自2005年留学归国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练,逐步培养形成一支在自治区乃至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所负责团队被评为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学科。2017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同时,被包头市委组织部评为鹿城英才创新团队和包头市5512创新人才团队。近年来,团队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罕见病队列研究项目、国家863科技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获得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研究基金以及自治区重大研究项目50余项,发表论著1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为自治区的医学事业及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高永 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包头市人,中共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荒漠化防治,先后主持并参加全球环境(GEF)基金、中韩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7篇,其中20篇被SCI收录,6篇被E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主编及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专著15部;起草国家林业行业、地方标准2项,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国北方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复壮更新技术规范”1项;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防沙治沙科研创新团队领头人。高永作为主要研发者提出的“流动沙丘低压水冲植柳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沙丘造林难、保存率低的难题,在5年内创造了74032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成功引进生物基可降解纤维材料并应用到防沙治沙中,在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以及毛乌素、呼伦贝尔沙地等地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效益。

 

   郭昭华 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内蒙古丰镇市人,中共党员。郭昭华长期从事露天煤矿开采及煤炭共伴生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历经30余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建立了包括工艺、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露天煤矿“剥、采、排、运、选”科研体系,以具有代表性的准格尔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首次开发了“厚覆盖层、厚煤层条件下以高台阶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为核心的综合开采”、“煤尘综合治理”、“深陡沟壑区开发露天煤矿”等一系列重大露天开采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曾荣获科基会首届杰出工程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区域创新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草原英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银奖1项;主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1项,企业标准4项,获得PCT4项,国内授权专利3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9篇,出版专著3部。2004年至2017年,郭昭华在世界首次发明了粉煤灰中有价元素高值化利用“一步酸溶法”工艺技术。主持建成了世界首个粉煤灰盐酸浸出法生产4000吨/年氧化铝及镓工业化装置;主持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子课题“高铝粉煤灰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获得专项资金924万元,并已通过验收;主持了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授予的“准格尔矿区煤炭绿色开采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8.4亿元;主持了“神华准格尔矿区煤炭伴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建设,获得国资委关于鼓励资本驱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7亿元。  李联合 男,汉族,1978年11月,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断裂力学及纳米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针对多场耦合材料的复杂结构特点,发展了经典弹性的Muskhelishvili方法、Lekhnitskii方法和Stroh方法,将这些方法与解析函数理论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于准晶材料的热/力/电多场耦合断裂力学问题中,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数学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力学学会理事,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9月,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被选派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学习研修一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研究项目2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1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准晶断裂力学的复变函数方法》,在美国著名应用数学杂志《Applied Mathematic and Computation》、英国著名凝聚态物理杂志《J.Phys.: Condens. Matter》、荷兰著名物理杂志《Physics Letters A》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21篇。2015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2015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201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201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计划;2019年荣获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2018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  韩佳彤,男,汉族,1970年3月8日出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中共党员。韩佳彤一直工作在呼市市政工程建设的第一线,2009年被呼和浩特市政府以高层次人才引进,现任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兼地铁项目总设计师,呼市快速路建设总指挥部总工程师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韩佳彤创新工作室负责人,2017年被评为全国住建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模),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作为内蒙古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科技创新带头人,主持完成《呼和浩特市政工程建设运维大数据及安全管控技术研究》项目的申报及立项工作,该项目已被列入2018年度厅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完成《呼和浩特市政道路地下管线运维协同管理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申报及立项工作,该项目已被列入2019年度重大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完成《呼和浩特市快速路智能限高与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转化项目》的立项工作,该项目已被列入2018年度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韩佳彤带领科研团队起草编撰了《内蒙古“十三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技术成果系列丛书》;2017年制定了《呼市地铁曲线地段列车运营安全性研究》方案,这项创新研究在国内为首创,填补了行业空白。韩佳彤先后主持国内100多项重点工程,据统计,韩佳彤主编已颁布的国家及地方标准13部,发表论文66篇,其中被EI收录33篇,出版科研专著13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3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工程优秀设计创新奖多项。  雷丙旺 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河北宁晋人,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武器装备关键材料科研生产工作,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产业的军民融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工学院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2000年获管理学第二学位,2004年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重型协会大型铸锻件分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1999年,采用21CrMo10钢试制生产球墨铸铁管管模,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年, GYF300—160—A高压釜研制,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4年,采用直接还原铁冶炼中、高强度炮钢,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年,WHF法倍尺锻造炮尾毛坯,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年,火炮炮身零件用钢锻件规范,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组,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4年, 3.6万吨垂直挤压工艺及装备,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刘铁志 男,蒙古族,1965年09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共党员。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过《植物学》、《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等10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为中国菌物学会永久会员、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菌物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对内蒙古菌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采集和调查,尤其在白粉菌、黑粉菌和锈菌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水平,完成了内蒙古白粉菌、锈菌和黑粉菌编目,出版了《内蒙古白粉菌志》,本志及相关30多篇论文被世界性专著引用和引证。创建了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该标本室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菌物标本数量和种类最丰富的标本室,标本储量位列全国菌物标本馆(室)前十名。2008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项。在植物区系生态学领域,先后出版了《赤峰维管植物检索表》、《内蒙古维管植物图鉴》、《鄂尔多斯高原野生维管植物图鉴》等学术专著。先后获得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赤峰市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赤峰市新世纪十百千学术技术带头人(一层次)”称号;研究项目“内蒙古白粉菌分类及区系研究”获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杨淑环 女,汉族,1965年9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农工党,通辽博爱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先后担任石家庄平安医院业务院长和血液科主任、北京普祥医院院长等职;2006年4月创建了通辽博爱中西医结合医院。2006年,正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为了家乡血液病的发展,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通辽博爱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过十多年的拼搏,逐渐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治疗血液病、风湿免疫病、变态反应病为特色的非营利性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有效提高医疗诊治水平,近年来,医院不断充实硬件,先后引进了PET-CT、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过敏原检测仪等数十套高新设备。2015年7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唯一一所战略援助的民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专家长期坐诊,进一步提升了通辽,乃至内蒙古地区血液肿瘤的诊治能力。2007年获得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奉献奖,2015~2016连续两年被全国扶贫活动日通辽市组委会授予“社会扶贫工作模范爱心人士”称号,2017年由通辽市科协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博爱医院,于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科技服务协会评为“扶贫医院”,2010年被通辽市新农村建设小组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杨淑环于2018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辽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第56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斯里兰卡)授予“世界传统医学杰出名医奖”、“世界传统医学企业(家)创新奖”。2019年被科尔沁区评选为“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  陈怀森 男,汉族,1962年9月10日出生,陕西府谷人,农工党党员。创建发展了巴彦淖尔市富川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羔端羊食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富川肉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巴彦淖尔市富川商贸有限公司六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荣获国家优秀科技特派员、自治区十佳法人科技特派员、巴彦淖尔市劳动模范、巴彦淖尔市科技创新优秀人才、草原英才、河套英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组建了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推广技术服务团队、星火计划执行团队、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实施团队、博士工作站等。2016年以来,星创天地创业集群平台共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6个,完成30万户技术推广任务;培养硕士6人,培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48人;2017年项目总收入1.4亿元,带动农牧民增收500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1670元。在饲料生产技术改造过程中,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企业荣获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贡献奖、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星火计划证书、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优秀项目、自治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十二五”内蒙古农牧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内蒙古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接实效突出企业、内蒙古农畜产品领先品牌、自治区五星级诚信单位荣誉称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巴彦淖尔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巴彦淖尔市市长质量奖、巴彦淖尔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荣获“国家十一五星火计划项目优秀执行团队”、“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业人才团队”等荣誉称号。  智建国 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内蒙古丰镇市人,中共党员,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室、包钢首席技术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SC8)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冶金物化分会、炉外精炼学术专业、钢质量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专业委员会、冶金情报信息专业等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网评专家。内科大、北科大、内蒙古工业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连铸》和《中国冶金》编委。承担国家、省部级、包头市及包钢公司重大科研课题多项,获得科技成果国家级1项,省部级8项,包头市及包钢若干项,发表论文60多篇,专利近30项,个人荣誉多项。负责、参与的课题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在若干亿以上。在炼钢连铸及重轨产品研发、特色资源稀土在钢中应用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方面贡献突出,在国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优化转炉冶炼工艺研究》获得200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一等奖,《重轨钢高洁净度高效化生产技术研究》获国内冶金科学部级奖。获得包钢优秀科技人员称号多次、包头市新世纪专家称号,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科技创新奖,被评选为自治区草原英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得包头市鹿城英才称号,5512领军人才。  刘晓玲 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山西省人,民盟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处副处长,教研室主任,自治区知名专家,草原英才及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负责人。从事耳鼻咽喉临床工作28年,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擅长本学科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近5年内主刀完成耳鼻咽喉各类手术约1000余例,完成总门诊量约21000多人次,主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50多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专业学会及协会的各项工作,作为耳鼻咽喉专业几个学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积极为学会的工作献策献力。为了凝聚全区医学领域博士的学术力量,充分发挥我区医学博士的专业特长,2018年负责牵头成立了自治区医院协会医学博士管理分会,旨在以全区医学博士团队为主体,为我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服务。先后获得内蒙古医学会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维生素D3辅助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嗜酸性粒细胞和IL-4水平的影响,主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预鼻部疾病对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血清IL-4、TNF-a、IL-27和IFN-r水平以及临床转归的影响,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400万):内蒙古地区气传致敏花粉与过敏性鼻炎患病的相关性研究。  苏秀兰 女,汉族,195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200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副导师,2006年被聘为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率领科研团队从事抗肿瘤生物活性肽的筛选及机制研究27年,主持“抗癌生物活性肽”课题的研究先后五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独立培养了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硕士研究生。带领团队先后获批自治区肿瘤创新团队,自治区肿瘤转化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并与自治区两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抗癌生物活性肽”是一种生物制剂,在功能食品与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抗癌制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显著提高了自治区动物脏器科技含量与附加值。1997年抗癌生物活性肽研究课题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及2018年度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种抗癌生物活性肽制剂的制备方法获粤、港发明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及201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抗癌活性肽的研究工作连续五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并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的基金支持。2018年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支持下,开始了向应用转化的工作,期望来源于动物脏器的生物活性肽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及抗肿瘤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做出贡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专家。 

 

   彭云彪 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核工业二0八大队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尽30年的艰苦拼搏,作为铀矿地质科研与生产一线走出来的一名我国砂岩型铀矿地质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取得了铀成矿理论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重大找矿突破,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令世界瞩目。从2000年开始,带领技术团队在充分吸收国外“次造山带控矿理论”“层间渗入成矿理论”和“卷型水成铀矿理论”等传统铀成矿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条件的特殊性,创新性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列铀成矿理论,实现铀成矿理论的升华和发展。首次填补了我国无超大型和特大型砂岩铀矿床的空白,在鄂尔多斯、二连和巴音戈壁3个盆地中均落实了万吨级以上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由“贫铀”国变成为铀资源较为丰富国家的主要推动者,是重塑我国铀资源格局的主要促进者,为快速提升我国国防和核电铀资源保障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3项、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2010年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野外地质者奖)。出版《同沉积泥岩型铀矿床—二连盆地超大型努和廷铀矿床典型分析》和《内蒙古中西部中生代产铀盆地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找矿突破》2部学术专著。  梅园雪 女,满族,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通辽市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30年来,将主要精力都投注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上。先后主持参与实施了国家粮油棉糖高产创建活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近30项农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农业生产基础数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长年难以攻克的诸多技术难题,极大地促进了全旗农业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应用,为科尔沁左翼中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推动作用。累计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十余项,推广应用面积达4972.22万亩。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农业科技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通辽市劳动模范和全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2012年度“草原英才”、“草原儿女赞·最美圆梦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满都呼 男,蒙古族,1981年5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二连浩特市蒙古族中学科技辅导员、信息技术老师。从教18年来,注重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对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给予技术支持,做出榜样。辅导的学生曾获得“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宋庆龄基金会少年儿童发明奖,多次获得“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同等级的奖项。在“二连浩特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教师。科技教育方面,多年从事科普教育,尤其加入二连浩特市科协科普志愿者队伍后,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二连浩特市青少年科普教育成绩上了新台阶。2014年,满都呼老师加入二连浩特市科技辅导员队伍以来,该市的青少年作品都能够进入终评展示,结束了从未进入终评展示活动的局面。2013年“机器人教育套件”的设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没有蒙古语言文字化的机器人教育套件的空白。该设计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发明类一等奖。“慧狼儿童学习软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项目主要开发了学习资源和管理软件,可以加密和解密播放swf学习资源。“尖科之星机器人编程软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李子钦 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陕西神木人,中共党员。主要从事油料作物病原菌分子病理学、抗性研究及农药化肥减施技术研究。现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所所长,博导、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导和内蒙古大学博导,中科院草业中心特聘专家、中国质检总局油菜检疫专家。英国落桑研究所博士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访问教授。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STS等项目。发表SCI论文15篇、中文论文54篇、译文9篇。   曾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多项;审定油菜新品种NM88、发布地方标准3个。  郝水源 男,汉族,1975年1月出生,内蒙古人,中共党员。连续十年被聘为科技特派员;连续三年被聘为科技部“三区”科技人员。发表科研论文10篇,国家成果库登记成果3份,参与制定国家气象番茄观测标准。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全国农函大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级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民营科技贡献奖;巴彦淖尔市中青年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自治区科技活动先进个人;2014年被授予河套学院科学技术贡献奖;2017年被授予巴彦淖尔市第一批河套英才;2017年被授予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青年创新标兵。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两级科技特派员;星火12396坐席专家。被聘任为乌拉特中旗旗长助理及政府科技顾问;2018年入选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扶贫典型汇编。近十年,主持内蒙古重大科技专项“河套地区特色番茄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等各级各类项目8项;收集优秀小麦材料2154份,糯玉米材料253份,三系配套向日葵材料125套;已基本完成20份优秀小麦高代材料组合;获得国家专利2项。参审品种2个。  王晓政 女,汉族,1982年6月出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政课教师,内蒙古满洲里市科协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做了创新性探索,专题教学、主题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改变了单纯书本教学的传统模式,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做了创新,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承担2018年质量工程系列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项目,承担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在承担教学工作之余,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积极申报和完成科研项目,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成功申报并主持思想政治教育类项目3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思政专项)2项,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主持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学术团队项目。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编写出版生态哲学方向学术专著1部,参与撰写生态哲学方向学术专著一部,出版教材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北大核心3篇。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