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漫山杏花开似海 绿水青山“杏”福路

几年来,层峦叠嶂的荒山沟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扁杏林,平顶山村民认准了保产增收的扁杏树才是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不仅带来了金山银山,也带来了绿水青山.

“春风吹拂平顶山,杏树花开遍山涧。疑似三月将白雪,闻香方知杏花田。”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地形地貌属浅山丘陵,春到北国,一坡坡的梯田上杏花怒放,风景宜人。站在山间高处眺望,便可以看见一片雪白的杏花海。近万亩杏花竞相绽放,树枝上面缀满了一簇簇的花朵,初开的粉红柔美,盛放的由粉转白,将山村点缀得分外美丽。

杏花绽放闹春来

在这杏花最美的时候,4月20日,奈曼旗土城子乡杏花节如约而至,平顶山这个安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树树花开成海,一朵朵枝头闹春,人们漫步在花影婆娑下,嗅着空气中弥漫的杏花香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与“杏”福的味道。

“这边杏花开得挺好,满山都挺漂亮的,空气也特别好,今天带孩子满山跑,玩得特别开心。”游客刘丽梅为了参加杏花节,前一天晚上就抵达了土城子乡。每逢四月花季,都会有大批游客像她一样循香而来,走进杏花如雨的诗意小村平顶山村。

可是谁能想到,如今春满杏林的平顶山村仅仅在十多年前还是个经济薄弱村,更是与“美丽乡村”沾不上边。村党支部书记杜福明指着如今开满杏花的小山村回忆道,“这山上都不是水浇地,全都是靠天吃饭,年头好了能多赚点,年头不好,农民辛苦一年下来,绝收都是有可能的。”

原来,位于浅山丘陵的平顶山村一直饱受干旱缺水的困扰,这个“瓶颈”长期以来制约着当地的农业发展,直到扁杏这一生态兼经济实用型林果业被当地人认可。

漫山遍野的杏花

种植大扁杏,村党支部书记杜福明是带头人,当时村民却是应者寥寥,杜福明在邻里乡亲们眼中也成了“不是个认真种地的人”。但杜福明并没有退缩:“咱们这种地区一到大旱的年头,真是几乎颗粒不收。但是大扁杏产业是爷爷栽上、重孙子都得利,是一劳永逸的事。”是守着传统种植继续受穷,还是迎着困难朝着“杏”福路继续走下去?杜福明选择了第二条路。

杜福明(前)在自家杏林中(资料图)

千难万难,观念转变最难。为了让农民走出广种薄收的老套路,杜福明走村入户与农民唠家常,算经济账,深入细致做思想工作。他给乡亲们算了一笔细账:虽然扁杏见效慢,五年后才能拿到收益,但树苗对土地要求不高,种植技术简单,耐旱耐寒、抗涝抗盐;而且扁杏浑身是宝,果肉可以做成杏干、果脯、果酱,杏仁可以做杏仁乳饮品,杏核可以做枕头,加工成活性炭还便于保存,能有效抵抗市场风险。

“一年来个万八千的,收入挺可观的,而且收杏时正好是闲季,侍弄别的庄稼也不影响。”村民徐秀春家的扁杏林共有20多亩,每年仅靠卖杏核就能给他家带来不错的收益。

村民徐秀春查看自家的杏树

与此同时,种植杏林的生态效益也得到了认可。村里鼓励引导群众将皆伐地块、25度坡以上退耕还林地块、荒山荒沟荒坡种植扁杏,“让农田退出来,把绿色种上去”。几年来,层峦叠嶂的荒山沟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扁杏林,大旱带来的减产减收让平顶山村民认准了保产增收的扁杏树才是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不仅带来了金山银山,也带来了绿水青山,一条节水、绿色、高效的特色产业之路正越铺越宽。

游客们观看文艺演出

通过发展扁杏经济林,平顶山村一手托起了绿水青山梦,一手开辟了农民致富路。如今,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都栽植了大扁杏,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但杜福明还不满足,他觉得只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才算真正摸上了“杏”福路。看到平顶山村风景宜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杜福明打起了“观光旅游”的主意。

游客在农家乐聚餐

2016年,平顶山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持重点村。此后平顶山村积极发挥山区地貌、古城遗迹、杏树花开的独特优势,打造杏花节等季节性旅游,每到春花盛开时,都能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这一山一岭、绿色家园就是子孙后代的绿色银行。这扁杏把旅游也带动起来了,我开着个农家乐,到年底预计收入总得有一万来块钱吧。”村民齐金英看准时机,在村里开了个农家乐,吃上了旅游这碗饭。

村民齐金英在自家农家乐里忙碌

春天看杏花,夏天闻果香,秋天看红叶。平顶山扁杏林的美景也带动了全乡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当地已在土城子乡平顶山村和杏树园子村成功打造了两处扁杏和山杏种植基地,到2020年,土城子乡将在全乡打造10万亩的扁杏基地,让更多的荒山荒沟恢复成绿水青山,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

春暖花开“杏”福来

[责任编辑: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