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火炕

家乡的火炕,总叫人魂牵梦绕。

记得小时候,太阳直射到火炕上,我睡在暖洋洋的火炕上不想起来,直到母亲喊过无数次,上炕将被子都叠起来了,我才起炕,吃完早饭,父亲下地了,姐姐上学了,母亲坐在火炕上做针线活。太阳正午的时候,母亲又做好了午饭,把饭菜摆好放在火炕上,当每一位家庭成员到齐,一家人吃得香甜。

每当大雪飘飞的日子,家乡农人便在火炕上放上一个木桌,炒一两个下酒的小菜,烫上一壶白酒,慢慢地品。那是家乡农人最为快乐的时刻,这种单纯的快乐是令人陶醉的。酒热炕更热,有的人家炕上放一只火盆,红红的碳火,热力四射,烟气氤氲。此时,一盅白酒下肚,回肠荡气,滋味甚好。

火炕,给我留下太多的回忆。那时候,每当有客人来,母亲总是再三叮嘱,让来人坐到炕上。倘若是熟人,母亲则会执意让其脱掉鞋子,再往里坐一点。去了别人家,也是如此。从是否“脱掉鞋子,坐到炕上”便能看出来客与主人的关系,或疏或近,全体现在这炕上。

家乡的房子一般是坐北朝南,火炕一般紧靠南窗而建,看上去像一个长方形的平台。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采光,又便于通风。人们常说:“尺八的锅台,二尺的炕,胳肘子放在窗台上(即一尺二寸,均指高)。”按这个公式盘炕较为合适。晚上农人通过灶台一次将炕烧热,这样,一宿不会变凉。农人便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大觉了。第二天起床,精神饱满,浑身上下都是劲儿。

家乡有这样一则谜语:红嘴,扁肚,黑尾巴上竖。谜底连3岁小孩都猜得出来。红嘴巴,指的是灶膛里红色的火焰,扁肚子,指的是炕箱子,而那条上竖的黑色尾巴,指的则是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尽管这则谜语的谜底很简单,但大人们还是不厌其烦地把它当做一道考题,让小孩们猜。一问,一答,乐此不疲。

家乡的火炕家乡的人,一样的厚道一样的热情。

当你饥渴乏困无计可施时,犹犹豫豫敲开家乡人家的门,吞吐嗫嚅着不知该怎样为求宿措辞时,主人一句“快上炕”,一碗滚烫的水连同一片滚烫的情,使你拘谨顿消,俨然成了一家人。

家乡那温馨的火炕,家乡的人!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