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蒙草从“抗旱”到“生态”

草原上的孩子始终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对干旱更是有一种特别的恐惧,而蒙草集团董事长王召明则是牧民的孩子,在乌拉特草原长大,大学期间勤工俭学,从骑三轮卖花开始,到开花店、做企业,这种草原情怀一直影响着董事长、影响着蒙草。蒙草在园林绿化实践中发现:绿化成本和养护费用高,不适合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客观情况。经过反思,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放弃那些高成本、高费用的“贵族草”“贵族树”。通过野外调查选取抗旱能力强的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后运用到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绿化当中,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客户的肯定。这便是蒙草抗旱产品的由来和理念的形成,这也是蒙草发展的魂。因此,“抗旱”成为该公司名称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蒙草产品的标志,随着业务的开展,现在“抗旱基因”已经深深植入蒙草。

上市前蒙草的营业收入是4.89亿元,四年的发展与努力,今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已达到10.58亿元,可谓取得较大发展。而从“抗旱”到“生态”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从产品思维向产业运营思维的转变,是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从侧重“抗旱差异”层面的产品供应,转变为以生态为核心的产业运营。

蒙草生态在更名的同时,重新布局自己的产业结构。从运营思维上讲,是做平台化、产业化运营,从业务划分上讲,包括生态修复、现代草业、种业科技三条主线。

蒙草生态的第一条业务主线是生态修复,是以科技为支撑,以驯化乡土植物为理念的生态修复。集团在北京、阿拉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巴彦淖尔等地设立八个研究机构,建立种质资源库。内蒙古草原上大约有2300多种植物,目前蒙草已经收集约1700种。蒙草的生态修复可以说是科研先行,将适合当地的植物品种应用到当地的草原生态修复、荒漠沙地治理、矿山修复、道路边坡、盐碱地改良等生态修复领域。呼和浩特机场北面曾有一个砂石裸露的采石场,蒙草经过一年的努力,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现在被政府命名为“呼和塔拉草原”。蒙草的生态修复模式在锡盟的乌拉盖草原、乌兰察布的白泉山、包头的昆河湿地公园、巴彦淖尔的黄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区都有了成功的实践。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完成几个成功案例相对容易,难的是形成标准,建立规范。蒙草人在生态修复的实践探索中,先后形成《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北京区域绿地节水技术规范》、《荒废土地恢复草原植被技术规程》、《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内蒙古草原生态牧场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体系》。

第二条业务主线是现代草业,现代草业是基于蒙草生态修复领域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力量在草产业上开展的新的业务模式。为保障草产品稳定供给和品质安全,“蒙草牧草”伴随“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国际化布局,在国内优化口岸运营。目前,蒙草已建成20多个牧草基地,并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达成了牧草进口合作协议。计划尝试建立溯源体系,从源头把控牧草安全,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

第三条主线是种业科技,基于生态修复和现代草业的业务开展,蒙草将产业链条延伸。如果说“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同样在生态修复和现代草业领域种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子是重要的物质保障。

蒙草的种业科技主要应用在生态修复用种和草原恢复用种。可以为草原生态修复、荒漠沙地治理、矿山修复等生态需求提供相应的修复方案和配套的种质资源。种业科技在驯化、选育生态修复用种的同时,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化的产品,实现了市场化的应用。根据不同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植物等特征,定制适用于不同修复类型、不同地域环境的生态包、植生毯、花海花带种子包。

蒙草三条业务主线生态修复、现代草业、种业科技彼此相关,紧密相连形成蒙草产业生态圈,业务板块的延伸发展都是源于蒙草对种质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应用。

蒙草科研团队通过搜集、整合“人、草、畜、水、土、气”生态基础数据及技术数据,集成不同区域生态修复、草牧业技术与标准,实现生态数据、植物种质资源、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等信息要素互通,建成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是一个检测阀,可以更清楚的告诉我们草原生态的状况;它是一个工具箱,可以提升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的科技水平;它是一个导航器,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蒙草产业生态圈的业务板块。

从“蒙草抗旱”到“蒙草生态”,蒙草将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全新的产业化运营思维,以集团化的管控模式,以平台化的发展路径,借助PPP模式实现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向草原、荒漠、矿山等生态脆弱地区输出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生态理念。(宝乐日其其格)

[责任编辑: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