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版《傅雷家书》的厚重与温暖

1934年傅雷夫妇为庆祝傅聪出世合影留念

今年是傅雷夫妇逝世50周年,也是《傅雷家书》面世35周年。随着傅聪回信的失而复得、傅雷家书手稿的进一步发现和整理,译林出版社推出了新版《傅雷家书》。

引起文化反思

1981年,14万字的《傅雷家书》出版,引起了巨大的文化反思。随着岁月的变化、读者群的变化,《傅雷家书》版权几度转移,版本也不断变化。

家书是什么?是傅雷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也是不为发表的创作。傅雷曾经说,得英才而育之,他认为他的儿子傅聪是个难得一遇的孩子,所以,他花了大功夫写了这么多家书给他。于是,后来读者得以读到这样一部内容丰富的《傅雷家书》。

过去三联版《傅雷家书》主要展示的是傅雷与儿子之间长篇的文化艺术探讨。随着文化反思大潮的离去,这类内容和读者的亲近感产生了差别。2003年以后,此书版权转移到辽宁教育出版社,读者群转向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群体,但是,内容没有相应地跟上,造成不少读者不了解这本书。

这本以傅聪游学打拼经历和恋爱婚恋之路为经纬度的新版《傅雷家书》,最大特点是,把傅雷作为父亲的那种高大上、那种严苛,转为更亲切、更家常的父亲形象,更加贴近了普通家庭,也更加贴近了学生和家长们。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这本书其实是一本修身养性之书,是一本讨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人才的书。

傅聪出生于1934年。20岁那年,他被送到波兰参加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当时,傅聪先到北京培训,然后到波兰培训,最后他在那里获得了波兰肖邦钢琴比赛的铜奖。这是中国人在这个艺术领域所获的第一个国际奖项。

这么优秀的父母,这么好的家庭,在中国是不多的。傅雷也是非常骄傲地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优秀青年的典范来写这些信的,他要告诉别人我的儿子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所以,里面有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内容。这些教育内容甚至细节到,到了人家家里大衣脱了之后要把围巾也脱掉、说话的时候手不能放在裤袋里、怎么吃东西、怎么跟人说话……这本书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人才是如何被培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一直读下去。

关于年代的真实记录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表示,改革开放以后,出版过很多种家书,包括《抗战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各种各样的家书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傅雷家书》的意义非同一般,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第一本比较厚实的家书,更是一份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真实的记录,记录了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人生、艺术、儿子的态度。这本书能一版再版,一直到今天有最新的纪念版问世,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因为它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

(据《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