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今年4月,全球最大的靛蓝生产企业——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携手攻关的碱渣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投产,企业与院校在联手破解这一行业性难题的过程中,成功发明了20项专利技术;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圣氏化学有限公司今年将投产5种新产品,使精细化学品产量突破1000吨,产值突破1亿元,比2015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

我盟科技人员联手业界专家完成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和破译工作,开发出集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能于一体的驼血多肽高科技生物制品;

依托阿拉善特色沙生植物,我盟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先后开发出30余款包括苁蓉、锁阳、苦豆子、黑果枸杞等在内的中高端中试新产品,申请专利19件,制定技术标准方案11个;

……

适应新常态,唯创新不破;引领新未来,唯创新是取。

从优化创新环境到推动创新研发,再到抓成果转化,“十二五”以来,我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看到,一场场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正在阿拉善这片热土上酝酿、生发、绵延……

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

近年来,我盟把搭建创新平台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创新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宣传,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我盟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政策》,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资金,新增了科技人员特别贡献奖等奖项,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企业、科研单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五年间,我盟共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盟级科技计划项目294项,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

为推动创新研发,我盟采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的方式,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科技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3类95家。建立并依托专家顾问团、“阿拉善英才”等平台,吸引盟内外参与项目实施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柔性引进各类科技创新型人才155人,帮助企业培养科技人才150人,参与科技活动人员近3000人。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4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6项,获得科技成果92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十一五”末的61件和31件上升到“十二五”末的201件和98件。

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针对我盟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科技部门在煤化工、盐化工、节能减排及沙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让企业不仅找准了科技与项目的结合点,更抓住了自身做大做强的发力点。

内蒙古晨宏力化工责任有限公司作为入驻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较早的一家民营企业,2011年成立了全区首家资源环境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这一平台,引进、招聘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同时选派企业科技人员到中科院学习,深入了解院士专家的工作成果和研究方向,培育高端技术人才。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为开发区企业带来新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解决行业普遍技术难题的科技动力,为实现知识优势与企业优势的有机结合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5年,内蒙古圣氏化学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比2007年创办之初翻了一番。公司生产的氨基甘油纯度高达99.9%,产品质量达到进口产品标准,目前通过新工艺改造,产量已占国内约一半市场。而此前,国内该产品长期依靠从日本进口。圣氏化学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主要源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强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盟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全盟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等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五年间,先后培育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25家、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新型研究院4家、众创空间4家,自治区、盟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4个,盟级研发中心30家。雨后春笋般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进入车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形成产品推向市场,才能体现出价值。近年来,我盟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了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

工业研发能力持续提高。内蒙古庆华集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年产50万吨高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技术项目,取代了传统的固定床加氢技术,解决了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工艺难题。此外,庆华一步法甲醇制芳烃项目、晨宏力氯醋共聚树脂项目、锋威硅业48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研发和12万吨四氯化硅氢化装置研发等多个项目已完成成果转化工作并建成投运,晨宏力电石渣制纳米碳酸钙项目正在进行中试。

沙产业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我盟规划建设了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利用肉苁蓉、锁阳等特色沙生植物资源开发出30余种保健品、功能食品,申请了19件专利,制定了11项技术标准。“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获得农业部、国家工商局“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攻克了肉苁蓉种子萌发、沙葱保鲜等关键技术,完成阿拉善白刺、锁阳资源调查研究,建立了肉苁蓉基因库。这些沙产业项目的实施,对我盟沙生植物资源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及利用,防治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骆驼资源研发获得重大进展。我盟成立了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和骆驼产业科技园,开展了生物工程、奶制品研发、胎盘生物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完成了驼乳对改善糖尿病指标测试、人体细胞膜抗氧化作用探试和研究工作等科研成果3项。生产出灭菌骆驼乳、骆驼乳粉、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药等产品,成功研制驼乳纯度检测试剂并投放市场。“十二五”期间,在科技创新和合作的驱动下,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成果转化,不仅提升了我盟产业的竞争力,更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近年来,我盟通过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科研院所和专家参与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不断做大做强盐煤化工、精细化工、沙产业等相关产业,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战略可谓居功至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根本举措。”盟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柱芳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盟科技部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把全盟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一个率先、两个翻番、两个高于”的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