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宥州故城

从本期开始,《北方新报》精彩大草原版面开设专栏“风吹草低”,刊发《法制日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史万森的系列散文,在他的笔下,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厚重积淀的人文景观,无一不透出对当地历史文化制度沿革的发掘与思考。是啊,从远古到今天,走过风雨飘摇,遇过金戈铁马,迎来艳阳高照,美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依然用博大的胸怀迎纳四方宾客,就请各位读者跟随他的笔触去感受吧!

这是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宥州城,这个唐置又经党项羌人经略了数百年后的故城,竟在不经意间走到了我的面前。站在至今仍很高大的瓮城废墟前,想象其在盛唐一朝时的辉煌,车轮辚辚,马蹄声声,怀古幽思顿生。

说意想不到,是因为要去的目的地是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大沟湾,无定河畔发现古鄂尔多斯人的地方。在到大沟湾的路上,正当我边走边翻鄂托克前旗一家旅行社制作的旅游折页时,同车友人许清海告诉我,路上要经过一座古城叫统万城。大夏国赫连勃勃的统万城?这我很清楚,但统万城不在鄂托克前旗,它在乌审旗与陕西的交界处。后来许打电话问才搞清楚,那座古城叫宥州故城,是西夏王朝的发迹之地。

瓮城前立有牌子:宥州古城。叫古城其实是不妥的,历史概念的古城是指现今仍有人居住生活的城市,如北京、西安,而像这样已经成为废墟遗址的城池应该叫故城。穿过瓮城,进入城内,殿堂的废墟依稀可见。前些年当地农民在里面开垦种地,城池的旧貌已经无法分辨。

有汉一代或更早,黄河几字形的河南地属于匈奴的势力范围,其距秦汉之中心关中平原甚近,这些马背民族一直是这些中原王权的心腹之患。修长城,设州县,防范的工作从未停止过。直至汉末,匈奴人刘勃勃(即赫连勃勃)还在这一带建立大夏国,并兴建了统万城。宥州正是大夏国的治下之地。

宥州是什么时候设置的?据《旧唐书·地理志》,调露(唐高宗年号)初,为安置内附突厥人设置鲁、丽、含、塞、依、契六胡州。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置兰池都督府,仍置六县以隶之。开元十年,复分为鲁、丽、契、塞四州。十一年,克定康待宾后,迁其人于河南、江淮之地。十八年,又为匡、长二州。而十六年,自江淮放回胡户,于此置宥州及延恩、怀德、归仁三县。

可见,置宥州是为了安置因与康待宾作乱而被迁徙至江淮的胡人。即如百年后李吉甫上书提出恢复宥州建制时向宪宗的进言“国家旧置宥州,以宽宥为名,领诸降户”。其实,延恩、怀德、归仁都是同样的意思。

从开元至长庆,宥州几置几废。天宝元年,改为宁朔郡。至德二年,又改为怀德郡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宥州。宝应后废。元和九年,复于经略军(故城址在现包乐浩晓)置宥州。十五年移治长泽县,即现在的宥州故城。后为吐蕃破。长庆四年,夏州节度使李佑复置。

宥州和党项人的关系也有趣,《旧唐书》称,“元和九年五月,复置宥州以护党项。十五年十一月,命太子中允李寮为宣抚党项使”。可见,它最初是用来保护党项人的。当时,永安城镇将阿史那思昧向党项人索取驼、马等,并经常对银、夏一带的党项人进行扰掠,党项人不堪忍受,举部渡黄河躲避。唐朝对党项人的保护政策,使得党项部落再度繁盛。到了后来,拓跋思恭因平黄巢有功,被册封为夏国公,赐姓李,统辖夏、银、绥、宥四州,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这一带成了党项人的根据地。他们在这里割据经略了几百年。这里有山有水,有关有隘,进可攻,退可守。最终,产生了一个强大的西夏王朝。后来,北方兴起的蒙古政权西进南下,西夏王朝也在蒙古的铁蹄下彻底消亡,宥州城也就成为一片废墟。

宥州城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北1公里处。故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用土夯成的城墙至今仍在。东、南、西三面都有城门、瓮城,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即凸面)等防御设施。站在城墙之上,秋风拂面,凉意侵人。四下望去,天地苍茫,唯余一股追思之情,在胸中升腾。

离开这故城,却总想回头眷顾那古朴的黄泥色城垒。此时,一只苍鹰翩然而至,盘旋在故城的上空,让我突然想到了两个人:赫连勃勃和嵬名曩霄,他们的原名一个叫刘勃勃,一个叫李(或赵)元昊,他们都改了名,都创立了一个叫大夏的王朝。他们都是草原上的雄鹰!文/史万森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