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为了岱海的明天——岱海生态综合治理记

一进入凉城县,便明显感到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公路两边绿浪滚滚,拓跋珪脚下层峦叠翠,岱海湖中波光粼粼,真可谓“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人们都知道,是岱海湖涵养了这一片土地。

岱海素有“塞外仙湖”的美称,被当地人誉为“凉城的眼睛”。岱海湖及其湿地对全市特别是凉城县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岱海及周边湿地已成为凉城县旅游业、渔业、工业、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凉城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品牌”效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凉城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厂等一批重点企业的投入运营,加之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岱海出现了湖面萎缩、湖水咸化、水体污染、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岱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岱海不只是凉城的岱海,她对周边的生态和气候环境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能让岱海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失。”凉城县副县长赵瑞向记者介绍,自治区副主席符太增在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加强岱海湖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报告》上也有过批示:“岱海若出大问题,对周边气候环境将是一场灾难”。对于乌兰察布,岱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市委、政府成立了岱海湖生态保护与旅游推进领导机构,凉城县委、政府按照保护与发展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制定了多项措施,来保护这颗珍贵的“草原明珠”。

调结构、改技术,维护岱海湖

岱海湖是自治区第三大内陆湖和区级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的365个好湖泊之一,蓄水量约为11亿方。然而岱海特殊的地貌特点决定了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非常有限,随着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逐年加大,打深水井成为周边用水的主要手段,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这样的取水方式也直接制约了岱海湖的正常补给,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会直接威胁岱海湖的存在。

于是,实施环岱海湖退耕还湿还林(草)就成了保护岱海湖刻不容缓的工程。今年,凉城县对环岱海湖周边7.6万亩土地一次性流转,对种植业进行了改造,把曾经需要取用岱海湖水灌溉的农作物替换为凭借自然降水就可生长的油菜花、万寿菊、薰衣草以及芍药等观光彩色植物。同时,关闭了周边165眼机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每年可节约地下水1180万立方米,减少覆膜产生的白色污染240吨,减少化肥用量4680吨,农药用量7.5吨,有效保护了岱海水生态。

另一方面,凉城县加大力度实施工业节水工程。目前,凉城县政府正在尽快促成岱海电厂一期工程实现水冷变空冷的技术改造,改造成功后,每年可节约1000万方水。

引水源、增雨量,补给岱海湖

岱海湖水的补给以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湖面降水为主。因近年来气候持续干旱,湖水蒸发量加大,且直接汇入岱海的22条河流大都断流,仅有3条能维持季节性补给,岱海湖水入不敷出。

这种情况下,补水就变得尤为重要了。6月1日起,从黄河流域的永兴湖向岱海调水的工程复工,预计今年可补水1000万方。同时,岱海湖流域内的水系疏浚工程也将启动,将岱海流域内的弓坝河、五号河等22条河道进行疏浚治理,等到雨季来临时,雨水可通过地表径流汇入岱海。另外,在凉城境内的蛮汉镇大黑河流域新建水磨、太平寨两座水库引水入岱已列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中,投资估算21个亿。

人工增雨也是补充岱海湖水的重要措施。目前,凉城县已增设了人工增雨炮台,配备了流动增雨车,预计能够增加降雨量50毫升,每年可为岱海湖补水约2000万方。

此外,“引黄入岱”工程目前已报自治区审批。该工程分三个部分,分别为:从喇嘛湾引水进入永兴水库,再输送至岱海;从右玉浑河调入双古城水库,再输送至岱海;从呼大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附近引水入岱海,工程线路总长100公里,总造价约为22亿元。

强监管、划红线,净化岱海湖

岱海湖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地面地下径流滞缓,促使可溶性盐分聚集地表,使土壤形成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导致岱海湖周边土壤盐渍化面积增多。且随着岱海流域水位持续降低,湖面萎缩,芦苇等湿地指示植物、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造成湖泊及湿地的自净能力逐渐削弱,水体富营养程度加大,水污染严重。所以保持岱海湖蓄水量的同时,恢复水质也至关重要。

一方面,凉城县加强对岱海湖周边饭店、旅游景点的监管,杜绝污水、垃圾随意排放对岱海湖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建设农村污水集中化处理设施,严格控制生活污水进入岱海湖;将流域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实行粪便收集处理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污染;逐步退出永顺渔业的养殖、捕捞权,并对个体鱼池养殖户采取措施,使岱海的水产回归到天然生态。

另一方面,通过2013年投入使用的凉城县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日处理污水1万吨,中水将用于城镇绿化和东茉莉河景观工程,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加大对岱海湖生态保护规划的执行力度,按照要求划出生态红线,对环岱海湖周边建设项目进行逐步清理,今后在岱海保护范围内将不再新上建设项目。

“记得小时候,一发洪水,鱼都被冲到岸上来,水退了,我们就跑到湖边上去捡鱼。当时的岱海很大,水能到这儿。”在岱海边生活了60多年的蔡文耀站在环湖路上向记者描述着当年的场景。望着岱海湖,他满眼怜惜又充满了期待,希望他的子子孙孙都能沐浴岱海湖的恩泽,希望凉城山高水长。(记者史泽奇)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