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古人对书的认识

每个人对书的感受不同。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莎士比亚,书可以是阶梯、慰藉、阳光等等。

我们常形容读书人家为书香门第。古书真的有墨香,还有装书的柜子的木头香。历代不止一个学者提到,读书要有清静的环境,一定要有花香,还要主动焚香。

还有一个就是桂花香,古代关于读书题材的东西,往往都会跟桂花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因为桂花香意味着读书有出息、有成就,“农历八月桂花香”也就是揭榜的时间,所以考中状元、考中进士就叫“折桂”,所以桂香是以前一般老百姓很认知、很广泛的东西。

光绪年间的一个茶盘上印着“诗书滋味长”五个字。一个贡盘上面印有一首诗:“读书有味聊忘老,此意谁云只放翁。”放翁就是陆游,字放翁。还有一个很大的罐子,上面写着:“读书须玩味,为学在精神。”书中的精髓,要靠你慢慢地仔细地琢磨,才能体会出来的,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大家都知道绍兴的“三味书屋”。那么在古人传统里面“三味”是什么意思?他们觉得好吃的东西有三样,古今经典著作,就像我们吃的米饭一样。而读书,就像肴馔,就是各种各样好吃的鱼肉,各种好吃的菜。还有《诸子百家》就是醯醢。醯醢是什么?它指的是调料,以前古人烧菜用的调料不像现在是现成的,以前用的调料都是自己家里平时预先做好的,比如肉泥酱、大豆酱,到时候再用上去,所以《诸子百家》就是各种各样好的调料,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前人眼里,读书声是最好听的声音。上千年的好声音,就是读书声。绍兴一个祠堂里有一副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说的就是这个家族要赢得邻里乡亲的尊重就要多行善,要好儿孙有出息就必须读书。

中国古代传统里,还有读书的“形象大使”,一般人都没有意识到。在民间自发选举出来的读书“形象大使”,就是五个孩子——五子登科,登科就是进士。“五子登科”讲的就是燕山窦氏有五个孩子,长辈在桂花树下教孩子读书,后来孩子都考上了,所以这个典故被称为“五子登科”。

古人对读书的重视,慢慢又演变成为对读书的崇拜。大概到了明代,民间开始信奉跟读书有关的神———文昌君(或称文昌帝)。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朝廷下令在所有县城建文昌庙。后来有文昌庙的街往往被称为文昌街、文昌路,到现在还有,宁波就有文昌街。这个文昌就是主宰读书人命运的可以供你膜拜的神。(据《宁城晚报》)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