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退粮票

在统购统销的年代,尤其是3年严重困难时期,除了食盐、酱油、醋以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按人头凭票限量供应的,其中粮食供应尤为紧张。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供应量略多一点,但也显得很紧缺。当时呼和浩特市区一般市民,每人每月供应粮食26斤,机关干部27斤,刚生下的小孩第一个月不给供应粮,从第二个月开始每月供应7斤,以后每过一年每月增加2斤。大中专院校学生每人每月虽然供应34斤,但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年人来说,由于副食品极少,依然感到食不果腹,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有一段时间,上级有关部门让学校把体育课都取消了,还延长了睡眠时间,以此保存体内的有限营养。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就显得比珍珠还贵重了。我当时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读书,同学们都是在学校集体食宿的,家在市内的星期天都不能正常回家,因为学校规定只有连续请3天病事假的同学,凭班主任开的证明,经伙食部核实后,才能退给3斤粮票,星期天回家是不给退粮票的。因此我们周日都是在学校吃过饭,抽时间回家点个卯就匆匆返校。否则,在家里吃饭必然就会给家里的人造成口粮更加紧张。有时父母非留我们吃一点,懂事的我们只是吃上几口,作为对父母关怀之心的宽慰。

这种回家不能长待,家里的饭不能吃的困窘,迫使我们呼吁学校周日能退给我们粮票带着回家。后来学校终于同意了,但凡周日回家的同学,每人退给1斤粮票,周六晚上即可离校(当时不是双休日)。

按理说应该退给我们一斤一两才对,因为学校没有那么多的零粮票,再说虽然是困难时期,少个一两五钱的我们也就不再计较了,能拿上一斤粮票高高兴兴回家和家人过周日,理所当然的吃喝上两顿,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后来听说有的部门,尤其是农村一些生产队的负责人,有克扣社员口粮的错误做法。对此,国家发出禁令,严正指出不能克扣群众一丝一毫的口粮,对有事外出或请假的人,必须把供应粮如数的退给他们。我们学校立马响应,采取了措施。先是由学校打印室在蜡纸上打成8个一两粮票的简单图案(我们叫它“代粮票”),再用油印机印好后裁开,加盖伙食部的印章。但凡周日回家的同学除了每人退给一斤粮票外,再发给一个代粮票,等代粮票攒够10个了,即可到伙食部兑换成一斤粮票。还可以每10个同学商议好,这个星期天把代粮票集中起来给某个人兑换粮票,下一周再集中起来给另一个同学,如此轮流兑换。这样下来,一学期有20多个周日,回家过周日的同学又能拿到2斤粮票,这就等于是一个成年人两天的口粮啊!我们对学校的这一措施非常拥护,连声称赞。

屈指算来这已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往事了,在丰衣足食的今天我们这些从严重困难时期过来的老同学都还时时想起它,从中体会到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实在太幸福了,这幸福来得很不容易,进而提醒我们生在福中要知福,促使我们依然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文/张锡范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