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海棠: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海棠书记,那可是我们的好书记!提起她,村里人哪个不竖大拇指?”库伦旗库伦镇上勿兰嘎查村民那达慕都激动地告诉记者,“就拿我来说,以前家里穷的啥啥没有!4年前,海棠书记帮我家解决了2头母牛,第二年就产下小牛犊,养8个多月,卖了16000多元。现在,我家里已经有6头母牛了,每年仅养牛收入就有3万多元。前年就脱贫了!没有海棠书记帮助,这幸福生活我想都不敢想啊……”谈起自己的脱贫经历,那达慕都感慨万千。

那达慕都口中的海棠是上勿兰嘎查党支部书记。

海棠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家中还有哥哥和妹妹在上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懂事的她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1996年6月,她开始外出打工,先后帮人看过地摊儿、卖过服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做人的诚信,生意越做越大,到2008年,她的资产已累计达200万元,并在库伦镇开了当时最大的农资批发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成为当地有名的能人。海棠致富后不忘乡亲,没有忘记小时候经常接济家里生活的左邻右舍,面对着家乡群众对致富脱贫的渴望和期盼,2009年她回乡并当选党支部书记。

“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努力做什么。”海棠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9年以前,上勿兰嘎查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94户有三分之一是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2600元,由争低保等原因造成的上访事件不断。海棠当选村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低保问题。她先召集“两委”班子提议人选,再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用“532”工作法表决通过,对100户低保户重新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33户进行了调整。期间,很多亲戚、朋友打招呼,要她开“绿灯”,保住低保待遇,但她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让确实生活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享受政策。海棠解决了村里的大大小小上访问题,并实现了连续6年零上访。同时,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深入开展“五帮五带”活动,每名支委联系3-5户贫困户,每名党员至少联系1户贫困户,并根据党员结构,划定20个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精细化、常态化。

上勿兰嘎查地处沙漠,过去村民出行主要靠畜力车,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行,道路问题成为了制约嘎查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

“那时候,每年秋收时,别的村子基本一个月就收完地,我们村到下雪上冻时还收不完,村民们不得不从雪里掏玉米,不少人也因此冻伤了手脚。路成了大家的心病。”提起当时的情况,村民包哈拉记忆犹新。

这个情况海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8公里的田间路粗略估算也要80万元投资,钱从哪儿来?

“要想富,必须先修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海棠的建议下,村民自筹一部分,余下的她想办法。两委班子和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不愿集资的,海棠逐个打欠条,承诺修不成路个人掏腰包还群众的钱。2012年,海棠组织村民自筹5万元、镇党委拨款5万,又向市里争取到了70万元的扶贫项目。路修起来了,坑坑洼洼的田间路变成四通八达水泥路。

“自己富起来不算富,乡亲们都富起来才算富!”这是海棠一直努力的目标。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海棠四处奔波求点子、跑项目。2011年,她为嘎查引进了50万元的产业化扶贫项目,为64户贫困户购买了125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并邀请专家入村指导,又协调了30万元扶贫项目帮助特困户盖牛舍。现在,全村牛存栏现已达到2000多头,人均养牛收入达到10960元,全村83%的贫困户都摘掉了“穷帽子”。今年下半年,村里还将对剩余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为每户购买2头基础母牛,并补助10000元,确保村里的贫困户都能脱贫致富。

如今,上勿兰嘎查在海棠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探索集沙漠、湿地、荷花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一条条新的增收致富路在上勿兰嘎查延伸开来……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