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我宣誓的那一天④|写了一个月近20页的入党申请书,心里有说不完的话

▲朱继梅1990年代退休后与自己主持研发的搞地震阻尼器合影

【导读】朱继梅,男,1930年出生,现年86岁,退休大学教授,1955年入党。在迎接建党95周年之际,回忆起当年入党的场景与前后经过,字里行间写下了本人的深切体会。

在即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时刻,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是1955年7月31日,距今已经61年了。当时我还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一名四年级学生,刚刚以满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正在等待分配。

入党宣誓仪式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是在交大大礼堂新文治堂里,我们这一批新党员都是当年的毕业生,大约二、三十人,包括我们班六至七人(我们是百人左右的大班)。我们在台上宣誓,下面坐满了学生,但感觉很安静,没有人交头接耳说话,整个气氛是非常庄重的,一切情景历历在目。其实那一刻我的心里倒是很平静,因为加入党的组织、投身党的事业,是我已经做好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朱老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从他第一稿的文字可窥一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加入党组织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姓凌,是江苏南通人。他大我们几岁,组织能力很强,班级、学校有什么活动,都是他出主意,分配任务给大家做。他学习成绩并非十分出色,但读书很努力很积极。他走路有些不方便,后来才知道他解放前就是地下党员,曾被捕进过国民党的监狱,坐过老虎凳,受过刑,膝盖受了伤。平时他在同学中很有威信,我也信任他,拿他当兄长一样。大学期间我曾因做个手术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情绪就有些沮丧,觉得自己身体不大好,以后前途会受影响,他一直鼓励我:“身体是客观条件,要成功主要是主观上要努力。”离毕业差不多还有半年左右的时候,他来找我谈,动员我,介绍我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还借了本《西行漫记》给我。

说起《西行漫记》,其时我在解放前已经看过了。上海解放之前,我在上海中学读书,几个玩得好、谈得来的同学私底下会传递一些红色书籍,其中就《西行漫记》,这些书在国民党统治下都是禁书。我记得有位姓高的同学,他家里有叔叔伯伯是共产党,都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家里红色书籍多,他都经常带来给我们这些好朋友看。我第一次看到《西行漫记》时,感到很新鲜,非常吸引我,也向往着能够参加革命,当时盼望着能够快点解放上海。当听到解放上海的炮声响起时,心里十分的高兴,希望“更快一些”。解放后再看《西行漫记》心情很不一样,版本新、纸张好,而且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阅读,清静爽快。

▲1939年上海启明书局翻印版

上大学的时候有门政治课,讲课老师是当时一家报纸的总编(名字想不起来了),他讲课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社会发展简史到党史,讲辩证唯物主义等等,由于早年参加革命,有非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运用其中,整个讲课非常系统,又生动丰富,听得我出神入化,笔记记得非常详细,有整整厚厚的两大本呢!这位老师教了我们两年的课,每周来上半天,让我极其难忘,入党的愿望在我心中更加强烈了。

这种种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启蒙、影响着我,让我对共产党感到很亲切,很佩服。在我大学毕业实习前几人月(1955年),我开始写入党申请报告,写了整整一个月。为什么呢?当时我觉得我说不完的话,详细回顾了从小到大在成长历程、各个阶段的思想发展、个人生活等等,总共写了近20页入党申请书。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头。

我的整个大学时代正是刚刚解放的那几年,期间我自己也阅读过不少马列主义的理论书籍和领袖们的经典著作,所以是很理性地看待入党的。那时正值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我们战胜了头号帝国主义美国,中国人扬眉吐气,并且开始稳定下来,要规划今后如何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共产党的威信蒸蒸日上,正是大干一场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坚信,能建设好国家,复兴我中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觉得跟着党组织有目标、有方向、有做不完的事情,入党后一定能在国家的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1950年代校徽

宣誓结束的时候,我暗暗为自己定下了四个字:“忘我”、“为党”,告诫自己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与党组织融为一体,一切都要从党的立场而不是个人得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做党需要的事情,在我所在的领域里发挥党员的作用。

这个机会也很快来了。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当时高等学校里党员人数很少,我所在的教研室近20个人只有我一个党员,而且是新党员。我想我应该在这里把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紧密地联系起来,于是我一个个地拜访教研室所有的老师,告诉他们党支部在干些什么,听听他们的意见。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觉得应该在业务上起表率作用,当时的口号是“知识就是力量”、“向科学进军”,我拼命地学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从来没有马虎过。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一切都显得热气腾腾,我干的更有劲了,觉得心里很踏实,生活很有意义,前进更有目标,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空虚。

1957年我第一批响应随学校迁到西安,在那里负责筹建新的专业;1980年代调回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又开新课、成立研究室,利用上海科技和工业集中的优势,开展与工厂和研究所的协作。退休之后也一直没有停下来过,今年我86岁了,仍在为两本专业期刊作英文编辑。我总觉得自己为党工作得不够,总想能继续为党的事业出些力,哪怕能加一块无论怎样小的砖,都是好的。

今年上半年,我应邀参加西安交大的校庆,看到以前参与筹建的专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根深叶茂,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人才,为建设大西北创造了多个第一,心里真是无比的兴奋与激动。

我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一个平凡的党员,一辈子记得入党时的誓言,勤勤恳恳工作,走在党指引的道路上,并非轰轰烈烈,却是踏踏实实,平凡而丰富。回忆一生,是充实的党员的一生。想起能在和平环境里为党的事业尽心工作,与我们的前辈相比,已经是非常的幸运了,不会感到有什么遗憾了。

[责任编辑: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