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承德17岁男孩身故捐献角膜 赤峰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6月12日凌晨3时许,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围场县)年仅17岁的男孩生命走到尽头。遵从生前捐献器官遗愿,他的眼角膜被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眼角膜库医务人员摘取。

逝者遗爱传递光明。6月15日凌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眼角膜移植手术,我市眼疾患者志强和新宇的生活翻开崭新的一页。

  患者急需移植眼角膜

6月16日上午,赤峰朝聚眼科医院的病房里,天性内敛的20岁小伙子志强(化名)双眼微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倾听着来自电视的声音。而在另一间病房,活泼可爱的10女孩新宇(化名)不停地摆弄着毛绒玩具。

志强的奶奶刘女士和新宇妈妈白女士分别向记者介绍了各自家中的不幸遭遇。志强左眼是先天性圆锥角膜,一直以来视力模糊。今年春季,他的左眼视力突然大幅下降,甚至就连近在咫尺的东西都看不清。刘女士带着志强来到朝聚眼科医院检查,医生建议进行眼角膜移植。

与志强不同,新宇的眼睛本无疾患。然而不幸的是,在5月8日放学途中,新宇遭遇了车祸,左眼角膜被划伤,先后经历了2次手术并未见效。更为严重的是,新宇眼角膜还出现了白斑,只能勉强看清20厘米以内的东西。因此,医生也建议眼角膜移植。

两名患者的境遇虽有不同,但若想重建光明的唯一办法是眼角膜移植手术。但设在朝聚眼科医院的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眼角膜库并没有现成的眼角膜可供移植,他们需要等待捐献供体。

  遗爱人间再续光明

就在患者家属“望眼欲穿”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承德市围场县身患恶性骨肉瘤的17岁男孩世伟早已立下身故后捐献器官的遗愿。

这名男孩为何会萌生如此善念?跟踪采访世伟事迹的围场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徐瑞向本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缘由。原来,世伟在与疾病抗争的日子里,当地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其捐款达60余万元。爱心人士义举感动了世伟和他的家人。为了回报社会,世伟和父亲、奶奶一起向围场县红十字会递交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尽管辗转多家医院求医问药,但无情的病魔最终还是吞噬了世伟的花样年华。“由于承德当地没有眼角膜库,经各方联系,世伟的眼角膜捐给了我们。6月12日凌晨,世伟去世后,我们连夜赶往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眼角膜库主任侯新培回忆。当日9时许,经过20多分钟的手术,捐献者的眼角膜被成功摘取,并由医务工作者带回赤峰。

温情永驻,生命以爱的形式延续。6月14日23时许至次日凌晨1时15分许,捐献者两只宝贵的眼角膜保存两天后,在北京医学专家主刀下先后被分别移植给志强和新宇的左眼。这场跨越地域的“光明情缘”令人为之动容。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志强左眼的视力已经开始有所恢复,现在能看到一点东西了。”刘女士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要不是有人捐献眼角膜,不知道孩子的眼睛什么时候才能做手术。在这里特别感谢捐献者,是他给了孩子一个全新的生活。”

术后仅一天时间,小新宇的视距便从最初的20厘米延长至60多厘米,压在白女士心底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当时医生说,姑娘的眼睛需要眼角膜移植,我心里一下就没底儿了,这要是没有可移植的眼角膜,孩子的眼睛岂不是没救了。万幸的是,远在围场县的捐献者给了我们希望。将心比心,身为人母,捐献者去世给那个家庭带来的悲痛让我感同身受,在人间大爱面前,我们的感谢之语显得微不足道。”白女士的感激之情用上心头。

侯新培向记者介绍,两名患者的眼角膜移植手术特别成功。因为捐献者很年轻,所以这两名受益人将来的视力可以满足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预计再有一个星期便可出院。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