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心为民履职尽责——记突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德

在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有一名办事果断干脆、谈吐风趣幽默,年过六旬的老人,任县人大代表30年,他就是突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德。

新生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这里的葡萄质量好,销路畅,效益高。在新生村,种植葡萄已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而10年前可不是这个情景,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我们种植葡萄致富了,多亏了我们的好代表周永德。”

坚定信心,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不断摸索

从1964年起,周永德先后任村生产队会计、队长、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些最基层的“村官”岗位上一干就是47个春秋,他以“为民大于天”的信念和负重奋进的精神,凭借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执着地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创富之路。

1995年,周永德被群众推选为新生村党支部书记。任村书记21年来,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上,周永德引导村民建过良种繁育基地、搞过舍饲养殖。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上,因自产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市场竞争激烈,最终失败;在舍饲养殖项目上,因受设施条件制约,而没有得到多数村民的认可。后来,在突泉县委、政府“3331”发展战略指引下,周永德又瞄准了脱水蔬菜这个产业,发动党员带头种植订单胡萝卜,并取得了成功,群众纷纷效仿,新生村脱水蔬菜订单面积已经发展至200亩,品种以青刀豆为主。亩效益可达3000元左右。

老当益壮,依然信心十足带头发展葡萄产业

2000年,经多方考察后,周永德发现种植葡萄经济效益大,于是试着学习种植葡萄。“种植葡萄可是技术活儿,人过60岁了,还学习个啥,这回还不‘砸锅’。”面对种种闲言,周永德没有动摇,为打消群众顾虑,他在自家的庭院里进行试验种植,从施肥、栽植、幼苗管理、成苗定芽等专业种植技术自学开始,此外,周永德每年至少两次到外地的葡萄生产基地学习先进技术,周永德硬是凭着不服老的劲儿掌握了葡萄育苗的技术。“老周大哥,都60多岁的人了,还不忘学习新技术,及时更新葡萄品种,确保自己培育出的品种最优,在市场上最畅销。这几年,来取经的人都买周永德的葡萄苗儿。”一位“取经人”伸出母指说。

当天采果当天销售,果鲜、质好,消费者喜欢,当地商贩纷纷来订货。销路打开了,收入有保障了,种植葡萄的热情更高了。“我们老两口今年60出头,侍弄6亩来地葡萄轻轻松松,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周永德满脸笑容地说。在周永德的影响下,不但本村的村民来“取经”,其它乡镇的村民也来“取经”。面对一心想致富的村民,周永德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受给前来“取经”的人。据统计,目前,全村共栽植葡萄面积480亩,带动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年过花甲,不断探索葡萄产业的配套发展

2010年3月,在周永德的运作下,新生村成功注册了突泉县绿源葡萄生产合作社,推进了产业化进程。为进一步增加效益,延伸产业链条,该村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葡萄保鲜储藏库两座375平方米,可贮果菜70万斤,按每斤多收益1.2元计算,可带动种植户增收84万元,并为村集体创固定资产45万元,实现了葡萄育苗、生产、储藏、运输、销售一条龙。同时,建小型水泥杆厂一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己生产葡萄架杆,仅此一项,即可为全村葡萄种植户节省资金4万元。2012年村上又利用“一事一议”项目投资75万元,建塑料箱厂,主要生产葡萄储藏、运输包装箱,不仅减少葡萄销售、存储成本,又能安排5名劳动力就业。2012年整合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总投资250万元建设了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绿色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有冷棚62座,栽植的葡萄品种主要有白鸡心、旭旺、无核红玫瑰等,平均每栋大棚产量在5000斤左右,效益最低1.5万元。并在园区打深水井,移栽海棠、梨、李子、枣等果树。2015年,种植户自筹资金,在园区东侧建设二层楼管理房一处,总面积1324平方米。

周永德表示新生村下一步计划依托宝润红酒酿酒企业,引进冰葡萄品种进行试种,逐步扩大栽植面积,为宝润红酒酿酒提供原材料,把葡萄园真正打造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旅游采摘基地。

在周永德的带动影响下,新生村村民思想观念更新了,经营模式转变了,干群关系和谐了,全村社会稳定了,昔日闻名的“穷棒子村”在发家致富道路上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而周永德也成了全村人最坚实的依靠,当之无愧的好代表。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