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草原神鹰”,织就文物保护天罗地网

前不久,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揭晓,来自北疆的内蒙古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萧氏贵妃墓成功入选。可以说,伴随着多项重要考古发现,边疆地区正成为文物考古界新的富矿。

但与此同时,我国边疆地区有大批文物、古墓、古遗址分布在偏远的地区,由于这里交通、信息、人力受限,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大难度,“文物犯罪分子有从中原向边疆地区转移的趋势。”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告诉记者。

该如何应对? 从2013年起,包头开全国先河,在边境地区推广警民共建文物保护“草原神鹰”工程。目前,以该工程为契机,包头已构筑一张党政军警企民多方联动的文物保护网,显著降低了 当地的文物犯罪率。日前,记者走进中蒙边境的达茂旗,倾听“草原神鹰”们的边疆文保故事,感受草原人的执着、勇敢和坚韧。

5月的达尔罕苏木,冰雪已全部融化,绿草随着土地的解冻悄悄地冒出了头,被白雪覆盖了一个冬天的草原再现勃勃生机。傍晚时分,结束安达堡子古城遗址例行巡查工作的牧民阿拉腾花,骑着一辆只有一只后视镜的摩托车回到了家。她迅速去除身上的棉衣、棉裤、帽子、手套、口罩,从严严实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点上火,为丈夫巴雅尔准备晚餐。

去年,作为优秀文保员,夫妻俩领到了一套包括摩托车、望远镜、强光手电、防寒面罩在内的文保新装备。不过,阿拉腾花把新装备都给了丈夫。“我负责古城这边,他要领着羊群,去更远的金界壕附近巡视,那里山高坡陡,还有沙河槽,冬季要骑马,夏天他就骑新摩托车,安全。”她说。

盗墓者激怒了巴雅尔

20时,草原的余晖仍未散尽。巴雅尔推开家门,走进厨房,端着妻子为自己准备的热腾腾的奶茶,向记者讲起夫妻二人的文保故事。

巴雅尔是土生土长的哈沙图嘎查人。1967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小时候,在放羊的路上,巴雅尔经常捡到古钱币,他将钱币交给身边的父亲,父亲总会让他放回原地,并告诉他:“曾经有一个传说,哈沙图附近有一个宝藏,‘九缸金,一瓮银,谁得财宝谁修城’。既然我们没能力修城,那就让财宝物归原处吧。”

安达堡子古城遗址是国家级重点

文保单位,过去这里曾是汪古部的重要城堡,因此,研究其中的辽、金、元时期遗物,有助理清当时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不过,在如此重要的古城遗址上面就有盗洞500多处,散落地面上的文物碎片随处可见。

“人正变得越来越贪婪。先是有牧民为了加固羊圈,将古城的砖头搬走。后来,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波又一波盗墓者来到了达尔罕草原,他们拿走了财宝,全部据为己有,却忘记了保护、修复古城的职责。”巴雅尔不禁感慨。

随着盗墓者的不断涌入,他们和牧民的冲突也逐渐增多。不光是乱挖墓坑破坏草场,使小羊羔坠入坑中伤亡,盗墓者还干起了偷盗的勾当,生产、生活用具,他们顺手牵羊全不放过。

巴雅尔的家在古城东南1公里,自然成了“重灾区”。对那些千里迢迢赶来却没有收获、气急败坏的盗墓者而言,巴雅尔家羊圈里的600多只羊成了他们最后的“安慰奖”。1998年的秋夜,睡梦中的巴雅尔夫妇突然听到羊圈有异响。巴雅尔赶紧起身察看,发现羊圈的后墙被人掏了一个大洞。接过妻子递来的棉衣,巴雅尔来不及穿袜子,就套上马靴冲了出去。可惜,偷盗者已不见踪影。

“这还是那个淳朴的草原吗?一定把盗墓者赶出去。”巴雅尔一宿没睡,决定和周围的牧民一起,自发组成一支“马背”文物保护队,有马的骑马,有摩托的骑摩托,有车的开车,一旦发现盗墓者踪迹,就集合起来驱赶盗墓者。

“马背”夫妻勇如神鹰

挺身而出的阿拉腾花

巴雅尔等人的选择遭到了盗墓者的憎恨。西北山住着的牧民驱赶盗墓者时,还没收了他们盗墓的设备。盗墓者当天晚上就纠集了10个人,到牧民家门口威胁:“再出来就别想活着回去。”那个牧民连续几天不敢出门,后来无奈搬家离开。

当阿拉腾花听到这个消息时,内心很矛盾。她知道,如果丈夫不做文保,那家园将无宁日;如果继续管下去,就怕万一……思前想后,她开始劝丈夫:“低调点,别天天对着干,安全第一。”

家人的安全巴雅尔不能不考虑,他犹豫了一个月。可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到文保战线中。“我要是住在别的地方,可能是管闲事。可我如果连自己的家园都保护不了,我还能保护什么?”他说。

草原上的女性,和男人一样血性。听到丈夫的话,阿拉腾花果断地说:“从明天起,我跟你一起巡逻,看牢你。”夫妻就该有难同当,这是阿拉腾花早就定下的原则。

盗墓者的威胁电话还是一个个地打来。一方面,夫妻俩的文保决心再也不动摇,“就算要我们的命,我也不会离开家园”。另一方面,他们也做着准备,在阿拉

腾花的建议下,家门口放了把铁锨,卧室搬到了里屋,两人的枕头下分别放了把菜刀。

“不过,从未用过。”一直在做饭的阿拉腾花终于过来插话。

“神鹰”机警破大案

巴雅尔没想到,闯进自己家的几个“迷路者”,引出了一桩文物大案,更促成了“草原神鹰”警民共建机制的诞生。

2013年5月2日傍晚,巴雅尔家中来了3个开着高级越野车、自称“迷了路肚子饿”的人。考虑到天色已晚,作为热情好客的草原主人,夫妻俩邀请3人一起吃晚饭。

不过,3人的紧张神情还是引起了巴雅尔的怀疑:“迷路? 他们来哈沙图干什么?旅游?不带向导就来?亲戚来串门?草原实际上消息比城市还灵通,谁家有有钱的亲戚,当地人一清二楚,怎么会漏掉呢……”,巴雅尔不能不怀疑“迷路者”是来踩点的盗墓者,决定悄悄向边防派出所报警。

果然,派出所顺藤摸瓜,一举破获了“502盗掘文物”和“503倒卖文物”案件,共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被盗文物344件。得益于牧民提前提供线索,这两

起案件是近年来达茂旗为数不多能立案侦查的盗墓案件,引起了各方对边疆文物保护的关注,促成“草原神鹰”工程于2013年底在包头启动。

根据边防武警和文保部门之间的协议,“草原神鹰”联合巡查工作制度包括:文物部门定期联合边防武警对边境文保单位进行巡查;边防武警在文保单位附近设卡排查可疑车辆;文保专家对牧民文保员和边防战士进行培训……

2013年,巴雅尔家中还建起了“草原神鹰”流动警务室。“对边防战士的到来,我们是望眼欲穿。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最迫切的需求———安全保障,希望他们多来。”巴雅尔指着“草原神鹰警务室”的牌子说,“边防部队的到来可以形成足够的震慑,再加上这块牌子,犯罪分子的威胁话语烟消云散。我枕头下再也不用放刀了。”

牧民“盘问”文管处处长

“‘草原神鹰’不仅仅是文物部门和边防武警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将普通牧民纳入了边境文保体系中,成为无所不在的有生力量。一位牧民、一匹马,就是边境线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张海斌认为,在警民合作的制度下,文物部门提供专业指导,边防武警则提供威慑和执法支持。不过基层文物部门能力弱,边防武警保平安责任重,边境文保仍需依靠牧民。“在邀请牧民担任文保员方面,需要边防武警的协助,因为他们有着更强的群众基础和更多的经验。我们也发挥自身特长,为边防战士送去文化服务。”他说。

去年夏天,张海斌听说满都拉镇新发现一组高山岩画,便立即前去考察。在草原上,正寻找岩画地点的他被“马背”文保员胡木吉勒图拦住。

“干什么的?带GPS干什么?本子上记的是什么?”

“文物保护。请问新发现的岩画在哪?”

“岩画是神圣的,老祖宗留给后代的,不能告诉你们。”

张海斌不得不返回车内,翻出自己的证件,交给胡木吉勒图“检查”。胡木吉勒图反复翻看,叫来联防队员确认无误后,赶紧将张海斌带入岩画现场。

“牧民把我堵了那么久,我的心里却是非常高兴的。这说明经过边防武警的宣传以及文物部门的培训,牧民的文保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过去,文物犯罪分子出现时,牧民最多将其驱赶出自家的草场,但等牧民一走,犯罪分子会再回来;现在牧民发现陌生人,会密切关注人、车、物,发现可疑之处便打电话向边防派出所或者文物部门汇报,并拖住犯罪分子直至执法力量的到来。”张海斌介绍说,目前“草原神鹰”相对最初又有了进步———党政军警企民多方联动:由苏木乡镇党政部门牵头监管,文物保护部门提供精确的重点古迹坐标,公安边防民警和当地牧民日常巡逻,企业负责后勤资金补助。“多方联动,让‘草原神鹰’更具持续性。”他说。目前,包头已有29支“草原神鹰”联动文保队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所有牧民名字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