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汇 > 正文

内蒙古足球的体教融合之路

“这次冬训我们想通过更加系统全面的测试,对学员们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交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测评,收集基础数据,长期跟进学员成长情况,也为进一步的人才选拔提供参考。”带着少年班学员在海南保亭内蒙古足球训练基地进行冬训的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内蒙古分院副院长刘猛说。

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内蒙古分院2018年7月在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正式挂牌。学院以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为目的,严格选拔15岁以下足球项目后备人才,为俱乐部、高校输送优秀足球人才。2020年10月,学院与呼和浩特市体育局、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巴彦淖尔市体育局签署了协议,共同组建中国足球运动学院首届内蒙古少年班,开启了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之旅。

“少年班成立至今,我们和3个合作团队一起探索发展模式。比如呼和浩特市体育局依托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的九年一贯制学制和已有的足球特长生生源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巴彦淖尔市体育局是选择和当地一所教学质量和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展开合作,为少年班吸纳人才;还有一种模式是依托当地体校选拔和培养足球人才。这些模式都是我们在体教融合上进行的尝试。”刘猛说。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体育高等院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探索在专科、本科层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内蒙古分院成为内蒙古足球体教融合的一片重要试验田。《意见》还指出,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等。

体教融合要解决的就是让普通学校的孩子和俱乐部梯队的孩子能够形成一个有梯度又能够覆盖全体的完整的体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2020年10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中提到体教融合时指出,《意见》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打破U系列比赛和校园足球比赛之间的壁垒。

内蒙古足协青少部负责人张栋表示,未来我区会在赛事结合、人员注册、人才共同培训等方面加大体教融合的力度。“各级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要协同配合,实现对学生运动员的共同选拔、共同注册、共同管理、共同参赛、共同认证。建设统一的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管理系统,整合运动员注册、参赛、管理、等级认证等工作。在现有注册等级管理系统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自治区教练员、裁判员管理系统。”张栋说:“此外,在校园足球‘主席杯’和青少年U系列等竞赛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青少年足球赛事管理平台。”

“未来,我们要以共建的方式深度融合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三个体系,集中力量优势,统筹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足球青训体系,要在三级足球青训体系内制定统一的青少年足球人口标准。”张栋说,旗县(市、区)依托辖区内的校园足球示范学校与业余体校共建旗县级青少年足球训练营,培养足球苗子,同步建设旗县级代表队。盟市依托本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与体校共建盟市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培养有足球特长学生,同步建设盟市代表队。自治区依托各级各类教育体育资源命名建立自治区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培养有足球特长学生,同步建设自治区代表队。

2020年7月,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足球队队员张文政被北京大学录取,“踢球踢进北大”的张文政是内蒙古校园足球的佼佼者,他曾获得2018年内蒙古校园足球希望之星称号,同年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高中组)最佳阵容,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

如何畅通足球特长生的成才之路也是我区体教融合的任务之一。《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推进内蒙古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有足球特长学生贯通培养的具体办法,形成一定区域内各学段示范校间点对点的升学关系,布局好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直通车”升学渠道,允许有足球特长学生升学录取时在各级青训体系范围内的示范校间合理流动。教育部门负责制定相应录取政策,体育部门负责制定遴选各级足球队员专业测试标准。

实施意见还提出,鼓励区内高校录取有足球特长学生。有关高校每校至少带动两所高中、驻呼有关高校要帮扶其他盟市共同建立地区青训模式。教育部门要统筹做好足球学科专业布局,在区内高校科学设置足球相关专业,积极争取扩大有足球特长学生招生比例。鼓励区内本科院校与相关高职院校“结对”共同培养足球人才,鼓励设立品学兼优的有足球特长学生专项奖学金制度。自治区相关部门要支持青训中心与职业俱乐部、高校多渠道构建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选拔推荐优秀运动员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进入高校学习、支持担任足球教师和教练员。

我区还将从构建科学合理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足球发展,推动社会足球蓬勃发展,抓好足球改革重点,打造足球赛事体系,加强足球教练员、教师和裁判员队伍建设,培育足球文化、壮大足球产业等方面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推进我区足球改革与发展。(文/王雅静  图/于涛)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